金融行業不僅反映社會需求,也可以改變社會現狀。如何通過金融系統實現
低碳經濟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議題。僅在去年,500家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有關的基金在市場上發行,許多資產管理經理表示將會迫使他們投資的公司減排并為氣候友好項目融資。如果單憑如今富豪們的氣候捐贈和機構投資者的氣候宣誓,你可能認為金融行業在拯救我們的星球。然而,如我們在本周的報道,
綠色金融存在思路模糊不清、廣告性宣傳眾多、數據質量低等問題。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金融能夠發揮重要的擔當作用,但需要盡快使用一套更嚴謹的方法。
綠色金融的缺點之一可以用“實質性” (Materiality)來形容。一些急于收取更多管理費的基金經理夸大了其基金的環境影響,甚至公開說能夠影響大公司的投資決定。然而,現實卻是非常平淡和乏味的?;鸾浝韺洕\作有一定的影響力,但許多排放的決定發生在他們的控制范圍之外?!督洕鷮W人》曾經預測,上市公司(不包括國有企業)的排放占全球總排放量的約14%- 32%(取決于衡量排放的標準)。全球基金經理無法干預中國國有企業建設煤電廠的決定,或是中東石油公司的石油生產決定。
一些歐洲的銀行監管官員希望通過對放款金融機構和保險機構開展壓力測試,并對他們對高排放和氣候脆弱項目的投融資活動進行懲罰,來間接地減少排放。但目前的進展顯示,(假設
碳排放規則沒有變化的情況下)這項工作并沒有帶來多大的變化。氣候對企業流動性的影響非常微弱,因為往往他們僅有一小部分的資產投資于化石燃料有關項目或對物理風險(如洪水災害)敏感的氣候脆弱項目。特別在貼現10-15年的情況下,對其現值影響非常小。與此同時,盡管開展了大量的商業籌資活動,能夠用于可再生能源和有關基礎設施的投資資金僅是實現2攝氏度目標所需資金的一半左右。
另一個問題是排放量度。理想情況下,一位投資組合的基金經理,或銀行管理貸款組合的領導,應該能夠測量其總的凈
碳足跡,包括供應鏈公司產品帶來的排放,這樣不會造成排放的雙重計算問題。如此,能夠客觀地跟蹤投資組合碳排放和財務表現。很不幸的是,基于目前仍非常糟糕的企業信息披露水平,金融機構無法實現上述要求。相反,金融機構常通過外部顧問或咨詢公司來開展各種動機可疑的ESG評級,使次級信貸分數看起來像真實的。這些不透明的方法欺騙了客戶和老板。一些聲稱是氣候友好的指數和投資組合,常常包括排放大戶。
最后一個問題是動機不足。假設所有股東能夠影響一家企業并能準確地進行排放測量。但即使如此,他們也可能會因為沒有很強的金融激勵來強制油田關閉,或增加對實驗性的
清潔能源和電網的投資。這是因為溫室氣體排放的額外性并沒有準確地體現在能源
價格上。綠色投資者聲稱的氣候友好投資決定,但實質上仍無法影響企業的投資決定。
未來應該怎么辦?政府需要強制企業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資產管理經理需要扔掉各種花招,設立一致的和可量度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廣泛使用的
碳稅能夠釋放氣候融資的真正力量,讓投資者和銀行有很強的動力把資本從高排放、高污染行業轉移到清潔行業,以及開發工具,并與企業對沖
碳價風險。氣候金融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仍有許多提升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