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該不該大規模發展煤制氫?日前在“能源中國—中國未來五年”
會議上,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提出,二氧化
碳減排重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采用煤制氫路線,每生產1公斤氫伴生11公斤二氧化碳。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應防止盲目發展煤制氫,避免引發生態破壞、氣候變暖新的風險。
從氫源出發,世界能源理事會將氫能劃分為灰氫、藍氫與綠氫,分別指碳基能源制氫,化石燃料制氫加
碳捕集、封存路線,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的方式。“灰氫不可取,藍氫可以用,廢氫可回收,綠氫是方向。”李毅中稱。
兼具原料富集、成本較低、技術成熟等特性,煤制氫的優勢被廣泛認可。不少煤炭企業更是將其作為轉型方向之一,紛紛加大投入。面對高
碳排放的“弱點”,煤制氫能否揚長避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