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監管
圍繞綠色發展的配套條件,讓綠色值錢。綠色怎么才能值錢呢?一是政府不管,完全讓市場、老百姓、市場受了環境之害,認識到環境是值錢,通過市場行為來引導形成綠色值錢的效果,但是這個過程非常漫長,所以應該政府發揮作用,所以要有綠色監管。只有綠色監管到位了,綠色才能值錢。
綠色監管,來自于幾方面的推動力量:
一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在人類應對氣侯變化的國際公約就是有科學知識引領形成國際共識,最后在國際上討論。有些共識對所有國家有約束力。
國際社會的共識,最重要靠主權國家政府的政策來加以落實。最重要的綠色監管主體就是國家中央政府層面綠色監管措施。這些監管措施多種多樣。有些中國對國際上有承諾所以要有落實,有的是中國自己要推動轉型升級提出的安排。除了這樣的監管措施以外,還有一種技術上的監管措施。比方現在說的機器的能效標識,汽車要達到歐幾標準、國幾標準等等,對各種生產線、各種單體設備都有一些監管措施。這是國家層面的一些綠色監管措施,當然有些地方政府可以在中央層面措施之上再加碼,再實施更加嚴格的一些要求。在中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比方說在東部發達地方現在對項目落地的環保要求非常高,當然在中西部可能會弱一些,在其他國家也有這樣的
案例。
要想做好這種監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監測能力要上去,否則就沒辦法把監管落到實處。 要進行綠色監管,其實也不那么容易。以
北京霧霾為例,
北京霧霾這么嚴重,來源是哪里,形成機制怎么樣?請了好多科學家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仍然沒有得出一個可供決策者加以采取的菜單型的措施。可見這既是一個科學問題,有時候也是一個體制問題。當然還需要對政策效果進行預判,也是很考驗人的。通常我們想象為了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可以規定每輛汽車的排放量,只有小排放量上市。不要忘了小排量車往往便宜,如果13億人每人一輛或者每人兩輛,總量就會上去,總的排放量也會多。所以排放的標準和參與排放微觀主體的數量,以及最后會產生多大的排放的彈性關系,對監管者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現在還有一類主體對綠色發展有推動,是什么呢?就是現在全球性的跨國公司,他們在管理自己的供應鏈,要讓他們產品更受歡迎,會對供應鏈上所有環節進行環境認證,如果不合格,就不讓納入供應鏈。這個其實反應,甚至比政府經濟監管還有更好的效果。我們知道中國綠發會在這方面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國很多民間環境組織收集了很多關于企業的排放數據,就這樣一些民間的NGO,他們的數據能夠被國際上的一些跨國公司所采用,國際上跨國公司要判斷你是否能納入我的供應鏈,會來民間環保機構看這個數據,所以全社會都在推動綠色發展。大公司對供應鏈的管理,也會產生讓綠色值錢的效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