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要素市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意見》指出,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把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納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總盤子。
復旦大學
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非常強調發展方式的
綠色轉型,從根本上扭轉長期以來忽視的環境要素,因此要把碳排放權納入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總盤子,“本質是把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作為要素對待,一旦成為要素,意味著可以優化配置,即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讓碳排放資源實現產出效益最大化”。
在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各種政策工具中,碳市場被認為是一個優選項。“碳市場作為促進減排增匯的市場型政策工具,相對于命令型、財稅型的政策工具,在成本效益、全面性、靈活性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四川聯合
環境交易所董事長、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主要負責人何錦峰向記者表示,“通過碳市場配置碳排放資源,能夠提高環境資源要素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整體上降低經濟社會減排成本”。
目前,我國碳排放權要素市場建設已取得積極進展。全國碳市場已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200多家,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50億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累計運行598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4.42億噸,累計成交額249.19億元。
賴曉明告訴記者,全國碳市場自上線以來總體運行健康有序,
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為推動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達到了預期建設目標。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二個
履約期,超六成重點排放單位參與過交易,較第一個
履約周期增加了26%,且企業交易管理意識逐步加強,多數企業提前制定交易計劃開展交易,2023年交易高峰出現在10月,較第一個履約周期(12月)提前兩個月。
地方
試點碳市場也已顯現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成效。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交易服務部負責人柳駿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深圳作為全國首個啟動交易的
試點碳市場,10年來在法律制度框架構建、市場機制體系設計、
碳金融產品創新、境外投資者引進等方面積極探索,碳市場減排成效顯著,“深圳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已分別降低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2013年至2021年間,管控制造業企業平均碳排放強度下降42.07%,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62.65%,實現了減碳增效的高質量發展”。
四川碳市場2016年12月開市交易,是全國唯一只有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交易、沒有碳排放配額交易的單品種碳市場。由于
CCER的剛性需求主要來自配額市場的抵消機制,這意味著四川是一個沒有本地剛需、對外部市場依存度更高的市場。
“按道理說,四川碳市場要做大市場規模、提升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的難度相對更大,但四川碳市場的實際表現卻超出預期。”何錦峰告訴記者,“就交易規模而言,四川碳市場開市以來幾乎年年上臺階,其中2023年成交214.3萬噸,排名全國第三,占全國CCER交易市場份額14%”。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