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開發與定價交易機制仍待完善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深圳等地已先行探索,但我國碳匯的開發以及定價與交易機制,仍有較大的完善空間。
以藍碳為例,目前我國碳匯開發缺乏適合中國的方法學,特別是海洋碳匯方法學和漁業碳匯方法學。
“與以往的開發項目與交易對比,海洋藍色碳匯交易還不夠公開透明,這不利于我國碳匯交易的發展。”廣東播夢雙碳研究院海洋碳匯工程師張波接受記者采訪時,“就交易市場而言,目前國際上海洋碳匯已存在成熟的交易市場,但國內還在摸索與開發階段。”
可喜的是,全國CCER市場啟動在即,屆時我國碳匯交易將迎來全國統一市場,有望完善定價與交易機制。
生態環境部此前表示,力爭今年年內盡早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全國CCER市場),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
7月7日,生態環境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就《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管理辦法明確,組建全國統一的交易機構,開展CCER集中統一交易。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已確定為北京
綠色交易所。8月17日,北京
綠色交易所發布《關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
交易系統交易相關服務安排的公告》,宣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
交易系統即日起開通
開戶功能,明確了全國自愿減排交易的
開戶主體、交易場所等重要信息。
在張波看來,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推進,碳匯交易會成為
碳配額市場的重要補充部分,特別是隨著存量資源的消耗與配額市場的收緊,碳匯價格會逐漸升高。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