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將是中國乃至世界實現
碳中和的主要途徑。”9月11日,在第二十一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能源電子產業
論壇上,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專家,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周建斌拋出了上述觀點。在他看來,生物質能是唯一具有減碳、負碳、
碳中和功能的
清潔能源,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
碳源,最具有產業化前景。
所謂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比如在農林產業生產過程中的秸稈、稻殼、農林加工的下腳料、城市木廢料等都是生物質。“因為農林生物質資源可再生、來源廣、儲量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轉換成固體、液體、氣體燃料,所以是被國際公認的零碳能源。”周建斌解釋。
農林生物質的數量到底有多大呢?周建斌舉例,地球上生物能源總量達到1600—1800億噸每年,相當于世界總耗能的5倍。而我國生物質種類多,總量大,經初步統計,我國生物質年產量達89.2億噸,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在國外,生物質能發電產業正在快速發展。比如在瑞典,生物質能在全國的能源消耗中占比達到38.9%,為世界第一,生物質供熱占比接近40%。“相比而言,我國生物質能遠未達到應有的效果。”
“我國的生物質能發電量占全國電量不足2%。”談及我國生物質能發展存在的問題,周建斌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對生物質的認識不足,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生物質數量不足,難以擔當能源的重任,一些部門、地方甚至把生物質當作污染性甚至高污染性燃料,沒有正確認識到生物質能的穩定性、環保性;另一方面是傳統生物質能技術投入產出低,現有利用技術單一轉化,經濟效益差。此外,政府與社會各界沒有形成合理促進生物質能大規模發展的協同機制。
對于我國生物質能的發展,周建斌看好林業。他認為林業作物的面積、生長時間和生物量是農業的數倍,每年可再生的林業生物質數量可達百億噸之多,如果國家把林業當作農業來重視,林業生物質數量會數倍增加。而且科學養林對林業、能源、生態和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促進農林生物質生長,還可采用生物質能技術,解決森林病蟲害問題,還能增加就業與收入,改善城市、鄉村和道路環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