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是確保我國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的關鍵,在我國
綠色轉型過程中,新技術新工藝在應用初期往往產生
綠色溢價,而過高的綠色溢價在沒有合理的成本補償機制下會阻礙技術的創新。作為生產企業,節能降碳投資固然能通過降低產品能源消耗帶來能源成本的節約,但在投資回收期內,產品的單位成本必將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將受到一定的削弱。如何將碳價值化,為
碳排放賦予合理的
價格,擴大減排增益激勵企業家的減排行為一直是業界研究的重點。
目前我國主要通過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來構建直接碳定價機制。納入碳排放權
交易系統的企業可以通過交易盈余
碳配額獲得成本補償。現階段,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只納入電力行業,處于逐步完善階段。2022年,全國
碳市場累計交易量為5088.9萬噸,累計交易額為28.1億元,相對于納入
碳市場2000多家企業40億噸的總排放量,從交易量和交易金額上看,市場活躍度不足,對企業的激勵不足,這主要是由于現階段碳排放配額主要以免費的形式發放給企業,碳價值被削弱。未來短時期內全國
碳交易市場也僅會納入其他行業重點排放企業,雖然抓住了碳排放量的大頭,但從企業數量上看,參考我國約有1.6萬家重點用能企業,碳市場覆蓋范圍有限。
市場對低碳產品的需求與低碳產品的有效供給并未真正聯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企業綠色升級改造額外的碳價增益,激發企業對綠色技術的需求。但從產品角度出發,市場對于低碳產品的需求并未有效傳導到供給側,導致企業產品的低碳屬性并未被完全價值化。
近年來,隨著全球綠色轉型成為共識,國內外很多企業都在積極打造零碳供應鏈。在歐美紛紛出臺碳關稅的背景下,外貿出口企業對于低碳上游產品的需求激增。而企業打造零碳供應鏈并未有統一的標準,對原材料的碳排放信息的獲取也沒有合理的途徑。數據庫的意義在于,以海量產品的單位產品碳排放數據為核心,打通了需求和供給端的碳信息壁壘。需求端能通過數據庫了解上游同類型原材料的不同單位碳排放量數據,選取碳性價比高的供應商。一旦低碳產品的需求加大,供給端綠色溢價得到有效補償,將進一步促進綠色低碳的投資。而產品的“低碳屬性”由成本的一部分轉化為競爭力的一部分,構建了產品的低碳價值鏈。
對于企業而言,數據庫給企業降碳提供了對標數據參考,一旦低碳價值成為產品競爭力的一部分,企業間圍繞“綠色”的競爭將會加劇,市場綠色競爭效應將促進企業對能源和資源使用效率的改進和低碳技術的應用。行業內先進的綠色技術、經驗方法將迅速得到推廣。對于政府而言,可以更好的了解行業整體碳排放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標準和措施,引導產能的優化和落后產能的淘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