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強度的影響因素
碳強度作為綠色發展的決定因素,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大量研究發現碳強度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結構、能源結構、技術進步和對外開放程度。經濟結構對碳強度的影響具體體現在產業規模的作用。在之前的相關研究中,行業產出占整個經濟產出的份額通常被定義為經濟結構。由于中國工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因此,經濟結構的升級有可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例如,有學者的研究發現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可以達到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目的。有學者的研究也表明,通過第二產業的結構變化可以預期中國省級二氧化碳濃度的降低。王文舉和向其鳳認為,產業結構是影響能源強度和碳強度的重要因素,調整中國的產業結構可以為實現碳強度目標做出高達60%的貢獻。
關于能源結構方面,涂正革提出低碳能源結構有助于降低八個主要工業部門的碳強度,包括初級產業、采礦業、制造業、公用事業、建筑業和運輸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商業和其他部門。有學者認為能源強度的下降和能源結構的變化減少了鋼鐵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有學者發現,八個發達國家和兩個發展中國家的長期碳強度受到生產率、能源結構和油價的影響。
有學者發現煤炭使用量的下降是二〇〇六-二〇一五年中國碳強度下降的主要驅動力。有學者認為中國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的能源結構阻礙了工業碳強度的下降。關于技術進步和創新,有學者的研究表明節能技術的變革對OECD國家的
碳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
有學者指出能源使用技術的進步明顯有助于降低中國的工業碳強度。有學者的研究表明產業技術進步是二〇〇六-二〇一四年中國工業碳強度下降的主要驅動因素。有學者的研究通過二〇一〇-二〇一六年的中國省級數據分析,得出國內創新顯著降低了中國省級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結論。
在FDI的影響方面,有大量證據表明開放可以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影響環境績效。例如,有學者研究了FDI對中國天津市的碳強度的影響,發現FDI在減輕碳強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學者也提供了類似的經驗證據,發現FDI能夠降低中國省級的碳強度。也有文獻認為FDI會導致碳強度的提高。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