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的現實已經擺在眼前,問題在于如何應對以減少損失?
構建對于災害更加有效的預警系統,是關于這個問題的部分答案。《戰略》的主要目標中提到要持續增強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能力,開發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氣象服務產品,以提升敏感產業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次生災害的能力。
“我認為將衛星實時監控、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氣候風險管理上,構建預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中國有能力去構建這樣的體系。” 長期關注氣候變化對勞工影響的哈佛大學法學院勞工與工作生活項目(Labor and Worklife Program)研究員胡熙告訴中外對話。
此外,位于產業鏈下游的企業應當盡可能擴充自己的供應商,多元化供應鏈,而不是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由于極端天氣帶來的破壞,現在能夠給你提供原材料的企業可能突然就沒有辦法給你提供,所以一定要多元化企業的供應鏈,降低風險。”胡熙說,“在國外有很多供應鏈數據公司,可以為企業實時預警供應鏈的問題。比如哪一個地方發生了洪水,剛好這個地方有你的公司的供應商,那么你就會及時收到風險信息,從而及時調整。”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此前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也表示,如果是受極端氣候影響較大的上市公司,應作出相應風險預警和管理,包括披露廠房、供應鏈環節、物流等方面的影響,并把氣候風險及相關應急預案納入日常的企業經營運作中。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近期發生的這場由于缺水導致的電力短缺進而影響供應鏈穩定的危機,也突顯了當前電力系統在極端天氣下的脆弱性。《戰略》在敏感二三產業部分中重點強調了要提高能源行業的氣候韌性,加強極端天氣事件下輸配電系統保護和應急調度,提高電力基礎設施安全風險預測預警、防御應對和快速恢復能力。
輿論場中已經有如何加強電力系統穩定性的討論,例如加快風能、太陽能等
新能源開發建設速度,以及推廣分布式
新能源,實現多能互補;加強輸電通道的雙向輸送能力建設,提升跨省電力互濟能力;推動燃氣發電以保障能源供給的穩定性等。但是未來具體將采取哪些舉措來增強電力系統的氣候韌性仍有待觀察。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