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排放量的科學核算、降低甲烷排放強度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
中國石油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環境總監測
專家江麗是西南油氣田甲烷研究團隊的主要成員之一,負責帶領團隊開展甲烷核算研究工作。“目前,我國采取排放因子法核算甲烷排放總量。這種方式難以體現甲烷管控措施帶來的減排量,誤差較大,不能反映真實的排放水平。”江麗說。這種算法對于建有天然氣開發、凈化和集輸基礎設施的油氣企業并不利。“要建立與我國天然氣開發特征相符,具有操作性和科學性的甲烷核算體系。”江麗說。這也符合去年11月生態環境部等11部門聯合公布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相關要求。該方案指出,“十五五”期間,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術和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甲烷排放統計核算、監測監管等基礎能力明顯提升,有效提高甲烷排放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旦甲烷排放總量核算準確,將直接關系到甲烷排放強度的數值。”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環保節能技術研究所環境監測室工程師孫月說。甲烷排放強度是甲烷排放總量與天然氣商品量的比值,數值越小越好。在中國石油《甲烷排放管控行動方案》中,提出在2025年實現甲烷排放強度比2019年下降50%,并實現甲烷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雙控”。這也是OGCI一直關注的重點。
舉措很快落實。一方面,西南油氣田將加快推進減排工程和產區適應性改造,通過“減分子”降低甲烷排放總量。另一方面,持續完善放空氣體回收技術,“增分母”提高天然氣商品量,有效降低甲烷排放強度。
3月12日至15日,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專家來到西南油氣田生產現場開展甲烷管控調研,雙方初步確定了甲烷排放源清單的關鍵指標和監測標準的建立路徑,為油氣開采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樣本。(特約記者 張尋 通訊員 韓超 胡析燦 羅欽)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