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的探索之路
1973年8月,歷時半月之久的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
會議在
北京召開,揭開了中國現代環境保護事業的序幕。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會議,確立了“32字環保工作方針”,通過了《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向全國發出了消除污染、保護環境的動員令。
我國環保事業孕育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社會生產力還比較落后,生態破壞程度較輕,環境問題還不是那么突出,環保意識尚處于萌芽狀態。進入70年代,部分地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嚴重,環保工作開始提上議事日程。1972年,中國派出代表團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1973年,也就是召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這一年,被稱為中國現代環境保護的“元年”。自此,我國初步形成了涵蓋中央、省、地市三級環保組織網絡,污染防治工作也有計劃地全面開展起來。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環保事業逐漸步入正軌,一系列重大環保舉措相繼實施。比如,把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設立國家環境保護局、頒布環境保護法等。這些有力措施,為推動環保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對防治環境污染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由于過去我們主要是依靠粗放型發展模式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從而導致資源消耗過大、環境污染嚴重,自然生態幾乎到了難以承載的極限。發達國家工業化百年間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短期內集中爆發。“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農田灌溉,八十年代水質變壞,九十年代魚蝦絕代。”這首民謠描述的情景,就是一些地方生態惡化的真實寫照。
進入新世紀,我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先后出臺一系列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可持續發展,推動環境保護取得很大成績。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并將這個戰略放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漫漫環保路,綠色啟新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把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納入三大攻堅戰,以最堅定的決心、最嚴格的制度、最有力的舉措,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