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低碳地區試點現狀以及他們的發展邏輯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碳交易網2014-05-06 08:23
低碳試點訴求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為什么“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即通過低碳名義獲得地區經濟發展新機遇)可能是各地區爭作低碳試點的最根本意圖?
如上所述,中國的試點地區圍繞著低碳發展的眾多方面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開展了許多工作;但從各地區更為真實的意圖來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即通過低碳名義獲得地區經濟發展新機遇)應該是各個地區爭做低碳試點、推動低碳發展方面最為根本的動機,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得出這樣的判斷。
首先是各試點地區都把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對指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而非絕對指標(即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自身低碳發展最為重要的目標。在各地區的“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十二五’期間本地區碳排放強度下降的幅度”是最為核心的指標,它是試點地區開展行動的指南和進行地方官員考核的重點。
盡管碳強度的下降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說是一種低碳的發展,然而無論經濟發展水平是高是低、所有試點地區都選擇碳強度指標作為發展目標,背后反映的事實上是試點地區對于“低
碳減排”和“經濟發展”兩者孰輕孰重的明顯取向。換言之,試點地區希望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盡量減少碳排放(實現一種強度上的減排),但均不愿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犧牲經濟的增長(即如果地方低
碳減排的代價是經濟增長,則是試點地區極力所要避免的)。
事實上,即使是選擇碳強度作為自身的低碳發展目標,試點地區也都竭力避免做出過高的承諾,以免可能會對自身的經濟發展造成傷害。以至于國家發改委在選擇第二批試點地區時,明確要求申報的地區需要“確定本地區‘十二五’期間降低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即碳排放強度)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以及森林
碳匯等目標”,鼓勵甚至半強制地要求申報地區在其實施方案中制定一個更為嚴格的碳強度減排目標。
其次是各試點地區均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自身低碳發展的工作重點。可以看到各個試點地區無論自身發展狀況如何,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其實施方案中把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所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本地區低碳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試點地區的真正意圖,即希望通過低碳的名義來加快本地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從而爭得地方經濟發展的先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