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成都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成都大運會
綠色低碳辦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進行解讀。《報告》指出,成都大運會通過
新能源汽車使用、無紙化辦公、辦公租賃、減少塑料制品等措施,產生
碳減排量3.2萬噸;通過貢獻國家核證自愿
碳減排量、成都“碳惠天府”機制碳減排量等抵消產品,中和全過程
碳排放,圓滿完成賽事“
碳中和”目標。
成都大運會是我國西部地區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國際大型體育賽事,首次在國際大型賽事中運用本土碳普惠機制助力低碳觀賽、實施觀賽個人碳中和、運用二手循環服務。
低碳場館方面,13個新建場館在建設過程中廣泛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均達到
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賽后場館可持續利用率達到100%。
低碳能源方面,賽時場館常規電力消費基本實現100%“綠色電力”,實現溫室氣體減排2674噸;2023年6月25日,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電站——四川省甘孜州的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并網發電,為成都大運會提供可靠
清潔能源保障。
低碳交通方面,高效利用現有公共資源,共有1340臺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臺新能源小車作為運動員、技術官員及媒體等人員的交通服務車輛,實現溫室氣體減排1328噸。
低碳運營方面,場館臨時設施優先使用可再生可循環利用材料、可拆卸部件或單元。大運村房間除易耗品外,95%的物資為租賃。實施賽事“無廢”行動,制定成都大運會生活垃圾分類技術導則,建設一套日處理10噸垃圾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置設施,廚余垃圾減量率達到90%。
低碳參與方面,成都大運會首次在國際大型體育賽事中運用本土碳普惠機制助力低碳參賽。利用“碳惠天府”
平臺的“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雙路徑碳普惠機制,引導公眾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積極引導公眾通過“碳惠天府”運營
平臺“低碳大運”專區,踐行低碳行為累積達到134萬人次。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