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點滴挖掘節能減碳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企業先試先行,目前已主動展開探索。
“我們屬于熱電聯產機組,通過改造實現能量梯級利用,相當于提高能效、減少排放。”華電北燃負責人表示,高品質的熱能用于發電、低品質的熱能用于供熱,相比熱電分產方式,全年可節約能源15%以上。“為避免出現大馬拉小車,我們還根據負荷情況,對各類設備及時調整,對典型情況做出詳細規定,提高設備負荷率,從一點一滴挖掘節能減碳潛力。到2024年,爭取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下降0.83%。”
還有企業直接從熱源入手改造。據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山東海陽,國內最大核能供熱項目——國家電投“暖核一號”核能供熱工程,已完成的三個供暖季累計提供清潔熱量258.2萬吉焦,減排二氧化碳42萬噸。在已覆蓋5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的基礎上,“暖核一號”三期900MW遠距離跨區域核能供熱工程正在推進,計劃于2023年底前投運,年供熱能力可達970萬吉焦,供熱區域可達青煙威地區,滿足100萬居民供暖需求,同時可替代原煤消耗9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萬噸。
“把節能降碳一項工作做好,‘十四五’期間全行業有望降低20%以上的碳排放。”在趙文瑛看來,推行智慧供熱是重要途徑。“簡單說,就是以供熱信息化和自動化為基礎,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供熱系統‘源-網-荷-儲’全過程的深度融合,實現按需供熱和精準供熱。在熱源側推廣多能互補系統,在熱網側推行系統節能降碳改造,在用戶側提高建筑能效和智能化水平。”
上述專家提出,以煤為主的熱源結構究竟改成什么,具體路徑仍不明確。“這樣的大規模、大面積改造,一動就是大動,后期再想彌補很費勁。而地熱、生物質等低碳供暖方式,并不是在每個地區都適用,對此還需結合資源稟賦、實際條件等因地制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