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減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及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大促進了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使我國的低碳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自2006年開始,每一個5年規劃中提出的減碳主要指標均順利達成,且絕大多數超額完成。以2005年作為起點,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降低,2020年的降幅已經達到48.4%。
近10年來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從70%下降到57%,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則提高到15.8%。
在
清潔能源減碳的同時,植樹造林也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我國森林植被的總碳儲量達到92億噸。
不斷淘汰落后產能,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低碳化。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數據,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已經從2010年的44.2%上升至2019年的53.9%,而第二產業的比重則從2010年的46.5%降至39.0%。
目前,中國已全面確立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習近平主席在今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
會議上強調,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這一目標。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讓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自然界收集量與碳捕獲之和基本持平,實現相對零排放。
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所要經歷的時間跨度上看,大部分發達國家都有50年-70年的過渡期,而我國爭取只用30年時間。根據測算,我國將在未來40年投入139萬億元,相當于每年花費GDP總量的2%左右。
屆時中國將為世界減碳事業帶來怎樣的貢獻?根據劍橋計量經濟模型,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可能會在未來40年累計減少215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將本世紀全球升溫水平拉低0.24度。這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將有著非凡的意義。
當前低碳發展面臨低碳技術創新水平亟待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能力不足、生活方式的低碳化程度不高及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等短板和挑戰。“十四五”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關鍵期,如何扎實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
據了解,我國將全面開展碳減排行動,明確地方和重點行業的達峰目標、路線圖、行動方案和配套措施,強化監督考核,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產業、能源三大結構的根本轉型,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能夠實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