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稻研究所日前公布了低碳稻作技術最新成果數據,在不減產的前提下,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鎮的長三角地區首個低碳稻田,實現畝均
碳排放當量較傳統模式減少超20%。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但稻田系統也是重要的溫室氣體——甲烷的排放源之一。此前,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強化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礎上,優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等措施。
中國水稻研究所稻作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王丹英研究員告訴記者,降低水稻種植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核心就是減少甲烷氣體排放,減少種植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減少化肥農藥等農資的使用量。
據介紹,該低碳稻田項目包括400畝核心區域和1500畝輻射農田,由中國水稻研究所聯合相關企業研發低碳稻作技術,通過無人機光譜分析和基地可視化
平臺實現生長差異化辨別,最小單位精準施肥灌排。同時,根據數字化預測水稻不同生長周期碳排放量,予以農事作業指導等。
經測算,引入低碳稻作技術后,每畝稻田的甲烷排放可降低6公斤,能減少排放約15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
王丹英表示,通過低碳稻作技術,能同步實現水稻豐產與稻田降
碳減排,未來可以服務整個長三角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乃至全國更多地方。(記者許舜達)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