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降低碳排放的同時改善空氣質量,對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提出極高要求
《巴黎協定》提出全球控制溫升不超過2℃并努力控制在1.5℃以下的目標。我國正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下的減排路徑,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國內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強化二氧化
碳減排的目標導向將越來越重要。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組織18個單位,一起開展了中國低碳發展戰略和轉型路徑研究。其中,賀克斌負責環境和氣候的協同治理分析這部分內容。
研究者按減排力度由弱到強,將我國可能出現的情況分為4種情景:政策情景,強化政策情景,與全球控制溫升目標相一致、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的情景,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以內的情景。賀克斌介紹,針對這4種情景的研究結果是:
“政策情景”——落實并延續2030年國家自主減排貢獻目標的政策情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峰,2050年下降到約90億噸;
“強化政策情景”——“自下而上”強化2030年前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情景,不斷加大減排力度;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峰,2050年下降到約62億噸二氧化碳;
“2℃情景”——2050年實現與2℃目標契合的減排情景;2025年左右達峰,2050年下降到約29億噸二氧化碳,再加上
碳捕集和森林
碳匯,年凈排放約20億噸,人均碳排放約1.5噸;
“1.5℃情景”——2050年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其他溫室氣體深度減排;2025年前達峰,2050年下降到約12億噸二氧化碳,再加上碳捕集和林業碳匯,基本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
后兩種情景突出長期目標導向下“倒逼”的減排路徑,對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將提出極高要求。賀克斌表示,將溫升控制在2℃或1.5℃之內的目標,對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的反作用“超乎想象”。
賀克斌說:“2℃情景下,2050年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要下降到10%以下,去年我們的這一比例還是57%左右,非化石能源要達到70%,非化石的電力要達到90%。”
“1.5℃情景來的壓力就更大,205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到85%,化石能源在電力中的比例要達到90%,煤炭要下降到5%以下。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占15%,化石能源占85%。到2050年要‘掉個個兒’,化石能源只剩15%,再分成煤、油和氣的話,煤炭比例只有5%以下。” 賀克斌表示,如果實現這樣的調整,才有可能實現碳中和。
“當前由于能源和經濟體系慣性,難以迅速實現2℃和1.5℃情景的減排路徑。”賀克斌表示,我國長期低碳排放路徑選擇應該是,從強化政策情景向2℃目標情景和1.5℃目標情景過渡。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其后加速向2℃目標和1.5℃目標減排路徑過渡。
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和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具有密切相關性。研究表明,在2℃情景和1.5℃情景下,2050年我國常規污染物排放可以比2030年減少50%到75%不等。“現在的態勢是全國PM2.5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已經在千萬噸以下,但是我們的氮氧化物和VOCs(揮發性有機物)還在兩千萬噸以上。在未來的2℃情景下,這四種污染物都會降到百萬噸以下,在200萬噸到600萬噸。”賀克斌介紹。
賀克斌說:“在1.5℃情景下,這四種污染物年排放量會降到150萬噸到500萬噸左右,這樣基本上跟美國現在的情況持平。空氣質量的問題會得到相應的很好的協同效應。2℃情景下,2050年大部分城市可以實現PM2.5濃度15微克/立方米,還有一部分可以實現10微克/立方米的水平。”
能源轉型對實現長期空氣質量改善,將發揮關鍵作用。“要實現PM2.5這么高的水準,能源結構的調整將作出最大的貢獻。其中,如果要實現15微克/立方米的話,70%左右是能源結構調整的貢獻。要降到10微克/立方米的話,能源結構調整的貢獻在75%以上。這是未來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任務。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從政策情景過渡到強化政策情景。”賀克斌表示。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