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目前正在推行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制度,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
此前,在控制碳排放方面,我們主要還是依靠行政指令。但從企業的角度看,碳排放產生的社會成本(social cost)并不直接可見,全球變暖和自己的關系也沒有那么密切,所以很難有動力去采取行動,何況節能減排意味著額外的企業成本支出。
換而言之,在此前的制度設計里,減排對企業來說意味著額外的成本,企業主動降低碳排放的激勵不足。所以,節能減排見效較為緩慢。
2017年,中國的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建設。這一體系的設計原理,主要是通過市場機制來調節碳排放。將高排放企業納入交易體系,并為其設定一個排放限額。如果企業碳排放低于限額,節約出來的額度成為碳資產,可以在
交易系統中進行售賣,以獲取收益。
早在2005年1月,歐盟就正式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個溫室氣體排放配額交易機制,目前覆蓋了所有歐盟國家的10000多家企業及其分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體系。經過多年的實踐,該交易體系在降低碳排放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企業提供了一種低成本、強激勵的減排方案。
2020年9月,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在我看來,要實現這一目標,采取市場化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因為如前所言,如果企業能在減排過程中通過碳排放交易系統獲得收益,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參與其中。
當然,要想將全國范圍內的企業納入到這個交易系統中,難度是巨大的。美國至今都沒有形成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2009年奧巴馬執政時曾做過嘗試,但最終未獲國會批準,只是一些州采取了區域性的
碳交易措施。但是,降低碳排放需要全局性的統籌,局部的努力效果有限。中國愿意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體現了一個大國的擔當。而建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無疑是履行擔當的重要一步。
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其碳減排總量將遠遠超過歐盟碳交易中心的減排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