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中國
碳交易與ESG投資發展峰會在上海召開,與會
專家和學者從不同角度來解讀如何利用政策支持、把握市場脈搏、推動行業發展,企業對
碳金融的需求設想及相關支持政策建議、新發展理念下的中國ESG趨勢、ESG投資的全球趨勢與中國吸引力等等話題。
推動ESG發展,對促進我國社會社會經濟
綠色轉型,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表示,全國
碳市場作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與生態環境、產業經濟、貿易、金融等領域相關工作都有密切的聯系。今年全國
碳市場的順利啟動交易,是
碳排放交易體系關鍵歷程的關鍵時間節點,建成高效、穩定兼具國際影響力的全國碳市場仍然需要開展大量的工作。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全國碳市場運營中心副主任張瑤從全國碳市場的基本架構體系、政策文件體系、交易體系運行流程、納入主體、總量和分配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全國碳市場的總體運
行情況,提到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的第一個
履約周期,全國的碳市場啟動以來,現在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場,目前納入的電力行業企業2162家。第一批是以電力行業為突破口,今年5、6月份,生態環境部委托應對氣候變化司發出委托函,對鋼鐵、建材、有色其他碳排放的調研和相關的工作也在同步的進行。談到未來展望,一是需要積極推動全國碳市場的平穩發展。二是穩步擴大交易主體范圍。三是積極推動交易活躍度的提升。四是結合市場發展階段有序推動創新交易業務和交易品種的落地。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院長助理任玉潔認為,總體來看目前的金融支持在碳領域并不算特別普遍。當企業意識到碳是有
價格,有價值的,企業就可能關注內部如何使用碳
價格。任玉潔介紹了
碳資產管理是企業做碳資產盤活比較關鍵的步伐。
碳資產管理目前分為四個維度:第一基于數據的管理,通過內部能耗的監測,對企業真實的能耗,企業的表現,供應鏈相應的環節進行詳細的分析,形成企業自我減排路徑的設計;第二,
CCER項目的開發。第三,進行履約管理,比如在碳市場當中如何通過低成本的方式進行履約,提高贏余收益;第四,碳交易,利用金融手段發揮杠桿作用,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波士頓咨詢(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劉冰冰指出,針對不同的類型,ESG投資策略有差異,每家機構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的策略也不同,要看市場上不同投資的風格和ESG的策略種類,選擇與最直接相匹配的ESG投資策略。賦能投資團隊,ESG相關指標和屬性是逐步引入加入到現有團隊里面,整個有一套賦能體系,支撐相關投資團隊的升級。ESG報告與影響評估。賦能被投企業ESG建設。
平安科技投資條線人工智能專家和創新產品組負責人諸世卓談到國內ESG發展和國外的差距,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接受度上ESG畢竟是一個舶來品,中國企業和中國投資機構也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二是投資性,我國使用國際上的ESG指標的時候,跟中國的國情不一定那么吻合。三是價值觀,ESG是建立在一套價值觀的基礎之上。諸世卓認為,建立一個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應該有的原則:一個是方向性原則,一個是方法論原則。
MSCI研究部副總裁,ESG研究部門亞太團隊主管王曉書提到,在ESG實踐領域,資本市場呈現出越來越多元的深入投資
案例,資產擁有者、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者他們用ESG的技術作為投資的對標基準,或者建立起自己的ESG投資策略,為篩選資產管理人錨定方向,具體的資產管理人、基金經理在基本面分析和選股,在被動的量化策略和上市公司的溝通、盡職調查各個方向上都進行了全面的ESG整合,從風險管理和合規的角度有一些投資者也開始內部建立起全面的ESG風險管理的體系。財富管理領域對零售客戶的產品管理當中,ESG各類的投資產品越來越受到新興的零售客戶和高凈值客戶的親睞,可以看到ESG投資在全球有一個非常迅速的蓬勃發展。也越來越多的吸引了全球的投資者對于中國市場、中國公司的ESG表現的關注。
該峰會由中國金融前沿
論壇(CFAF)主辦,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平安、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
北京綠色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等機構支持協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