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縣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絳縣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絳政發〔2024〕13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絳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縣直各有關單位:
《絳縣碳達峰實施方案》已經縣人民政府第42次常務
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絳縣人民政府
2024年9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絳縣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發〔2021〕23號)《山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晉政發〔2022〕29號)和《運城市碳達峰實施方案》(運政法發〔2024〕12號)精神,穩妥有序、有力有效做好絳縣碳達峰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
綠色轉型,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把碳達峰
碳中和納入絳縣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系統推進、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通暢、防范風險”的總方針,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各領域各行業碳達峰行動,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夯實綠色低碳發展基礎,力爭全縣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為運城實現碳達峰目標貢獻絳縣力量。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縣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煤炭等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重點行業二氧化
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煤炭消費量實現負增長,加快構建適應
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保障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2%,
新能源和
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90%,森林覆蓋率達到38.81%,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
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市下達目標,為實現碳達峰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全縣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果,資源依賴性經濟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低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持續壯大,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全國全省先進水平,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基本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健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90%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穩步提升,力爭實現碳達峰目標。
二、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夯實低碳發展基礎
以能源革命綜合改革
試點為抓手,持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把新能源與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大力推行風電光伏、地熱能、生物質能、氫能等多種能源開發利用,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
(一)推動煤炭高效利用和產業延伸。推動全縣現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建設。規范恒大、志信等化工企業經營,引導化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附加值,助力全市現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建設。(縣能源局、縣工信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結合資源分布情況,編制《絳縣風光發電可利用土地資源調查分析評估報告》,統籌推進集中式與分布式風光發電項目開發。按照集約化、規模化原則,重點建設晉南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基地。加快絳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建設,積極推進絳縣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前征地移民手續辦理、對外公路、施工供電工程等準備。積極推進新型儲能試點示范,提升系統靈活調節能力。到2024年底,全縣能源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550MW。(縣能源局、縣發改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風電光伏規模化開發。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導向,積極推廣“板上發電,板下種植養殖”光伏立體發電模式,推廣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發電項目,推廣各類“光伏+”綜合利用,順應分布式光伏發電已成為新增清潔能源主要支撐的趨勢。優化集中式風電光伏項目布局和保障性并網指標配置工作,堅持集中式開發和分布式開發并舉,開展年度集中式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申報,推進存量新能源項目加快建成并網。積極推動分布式光伏與建筑、交通、農業等產業和設施協同發展,加快推動全縣黨政機關、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農村房屋等屋頂光伏開發利用。(縣能源局、縣自然資源局、縣行政審批局、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交通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有序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餐廚垃圾、農副產品加工廢水廢渣等各類有機廢棄物資源,因地制宜推動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縣住建局、縣發改局、縣能源局、縣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有序推進地熱能等清潔能源發展。按照《山西省地熱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文件精神,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有序開發、統籌分配”的原則,加快地熱能供熱項目推廣。做好全縣地熱能勘查評價工作,明確可開發利用的總量和強度,做好地熱資源綜合梯級利用。在中深層地熱開發上,與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先進企業合作,先行試點,在滿足回灌要求的前提下,穩步推進中深層地熱井供熱。在淺層地熱開發上,在滿足土壤熱平衡情況下,積極采用土壤源熱泵和(污)水源熱泵技術供暖供冷,做好推廣應用工作,先行開展淺層地熱項目示范試點。穩步推進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因地制宜推廣農村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項目試點,促進農村用能結構轉變。(縣住建局、縣發改局、縣能源局、縣水務局、縣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快建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持續優化電網主干網架結構,大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逐步提升新能源電力在終端用能的比重,完善推廣電力需求側管理,提高電網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調控能力。加大農村電網基礎設施投入,提升農村電網供電保障能力和服務能力。加快推進縣級能源互聯網試點建設,構建能源互聯網資源協同
平臺,打造涵蓋冷熱電氣等多種能源的基礎網絡。優先開展源網荷儲協同調控的智慧配電網示范工程。(縣能源局、縣發改局、縣自然資源局、國網絳縣供電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度調整工業結構,加快低碳轉型發展
聚焦鋼鐵、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深入實施產業轉型綠色升級工程,大力推動節能降碳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含綠量、含新量。
(一)推動鋼鐵行業碳達峰。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限制類工藝裝備有序退出,進一步提升先進產能占比。實施鋼鐵行業節能改造行動。到2025年,全縣鋼鐵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力爭下降20%,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0%左右。(縣工信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化工行業碳達峰。優化產能規模和布局,依法依規淘汰不符合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求的落后工藝技術和生產裝置,推動傳統煤化工落后產能限期分批實施改造升級和淘汰。采用先進、適用的節能、節水工藝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從源頭減少“三廢”,實現末端治理向源頭減排轉變。實施化工節能改造行動,采用增氧制氣、余熱利用等節能技術,有序推動明輝高鈣等生產企業完成節能改造,改造完成后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達到國家先進值。提高低碳原料比重,引導企業發展深加工,推動下游化工產業提檔升級。到2025年,全縣化工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力爭下降18%。(縣工信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建材行業碳達峰。嚴格執行國家產能置換政策,積極推進產能置換項目實施,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引導企業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加快傳統材料升級換代,加強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到2025年,全縣建材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力爭下降19%。(縣工信科局、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嚴把“兩高”項目生態環境準入和環評審批關口,開展煤炭、火電、鋼鐵、焦化、化工、有色等行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科學有序做好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關閉退出、落后產能有序淘汰,超低排放改造、散煤替代等工作。全面排查在建項目,對能效水平低于本行業能耗限額準入值的,按有關規定停工整改,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嚴禁對“兩高”項目實施電價優惠,項目用能和排放必須符合能耗、煤耗、污染物排放國家和省政策規定要求。堅持“上大壓小、產能置換、淘汰落后、先立后破”,探索推進“兩高”項目開展碳排放環境評價試點。(縣發改局、縣工信科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打造新興產業強縣為目標,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發展產業體系。以產業鏈“鏈長制”為牽引,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以控制工業過程二氧化碳排放為目的,持續升級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引領產業鏈上下游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安峪鐵合金特色專業鎮建設,打造一批省內外有競爭力、有影響力的產業名鎮。(縣工信科局、縣發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技術創新,強化數字、創新和政策賦能,以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破解發展方式、增長動力、要素配置等方面的突出矛盾,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努力掌握創新規律,集成創新優勢,選擇創新路徑,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以未來產業開創產業未來,圍繞前沿技術、示范企業、科創基地、應用場景等展開部署,開辟5G、數字經濟、光電科技、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氫能和新型儲能等產業新賽道。(縣工信科局、縣發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農業節能降碳,促進農業固碳增匯
統籌推進農業減排固碳、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鄉村振興工作,進一步降低單位農產品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顯著提升農田土壤固碳能力。
(一)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優化城郊農業、功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布局,繼續打造“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絳優優”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推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五鏈五化”,發展壯大“果品蔬菜、飲品酸品、主食糕點、中藥材、肉蛋制品”五大產業集群,持續推進“絳縣山楂”“絳縣大櫻桃”“絳縣連翹”“絳縣柴胡”“絳縣黃芩”5個地理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扎實開展有機旱作節水農業,持續實施“十大工程”,推進節水灌溉設施建設。到2025年,全縣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基本建成,累計創建有機旱作生產基地4萬畝,確保全縣農作物抗旱節水良種普及率達到90%以上。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和布局,根據土地承載能力合理確定養殖規模。持續支持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加強糞肥還田利用技術推廣和指導。到2025年底,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穩定在98%以上。大力發展水產低碳養殖,推廣節能養殖機械,統籌漁業發展與灘涂保護,促進漁業綠色低碳發展。(縣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升農田系統固碳能力。發揮農田土壤固碳增匯潛力,采取有效農田建管措施,形成建地、用地、養地相結合的培肥固碳模式,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高價值化利用,持續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嚴格焚燒管控。到2025年底,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實施保護性耕作,因地制宜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技術,有效減輕土壤風蝕水蝕,增加土壤有機質。加強土壤鹽堿化治理,提高土壤肥力。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力爭新建高標準農田34.84萬畝,改造提升4.7萬畝。(縣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高農機綠色節能水平。推廣綠色農機裝備和節能增效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進農機
節能減排。因地制宜發展復式、高效農機和電動農機裝備,減少廢氣排放。推廣新能源技術,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綠色、智能、復式、高效農機化技術裝備普及應用。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對能耗高、排放高、損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進行淘汰,促進農機低碳排放。推動社會化集約服務,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建設區域農機綜合服務中心提供規模化、專業化、“一站式”服務,提高作業效率。加快推進農機數字化建設、普及推廣機具定位、作業監控等智能終端,促進智慧農機對大田作業全過程覆蓋。(縣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采取“四替代兩培育”措施,加快轉變施肥方式,優化施肥結構,減少不合理施用。通過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建設,發揮技術集成與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到2025年,全縣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主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3%。加強農藥規范化管理,健全農藥追溯系統,嚴禁經營和使用禁用農藥。加快提升科學用藥水平,深入推進綠色防控,打造省級高標準病蟲綠色防控暨農藥減量示范基地。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5%以上,小麥、玉米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5%以上。(縣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城鄉建設減碳,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以城鄉建設高水平綠色低碳發展為路徑,持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建立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城鄉建設管理機制,推動綠色城市建設。
(一)推動城市建設和管理綠色化發展。按照“一城一軸三區”的城鄉發展格局,科學確定城市形態、密度、功能布局和建設方式,積極推動綠色低碳城市建設。在城市更新工作中落實綠色低碳要求,加強建筑拆除管理,杜絕大拆大建。倡導綠色低
碳規劃設計理念,推動低碳城市、海綿城市、“無廢城市”建設,增強城市氣候韌性和生態環境承載力。統籌布局各類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山西省《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試行)》,配建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穩步提高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促進零碳社區技術體系研究,探索零碳社區建設。到規劃期末,按照公園城市“300 米見綠、500 米見園”的標準,構建中心城區完善的綠地系統。規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98.62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 10.22%。其中,公園綠地為91.94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9.5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49 平方米/人。(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工信科局、縣行政審批局、縣發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發展綠色低碳建筑。城鎮新建建筑按照
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設計和建筑,公共建筑嚴格按照一星級及以上標準等級設計建設,超限高層全部按照三星級標準設計建設。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
綠色建筑標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新建公共建筑采用鋼結構。加快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開展零碳建筑試點。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面積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以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為載體,促進智能化生產技術創新與跨界融合,到2030年,形成一批基礎完善、運營成熟的現代化建筑產業園區。推動政府投資工程率先采用綠色建材,到2030年,星級綠色建筑全面推廣綠色建材。加快推進供熱計量收費和
合同能源管理,逐步開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管理。推進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和統計分析,加強空調、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運行調試,提升設備能效。到2030年,新建建筑能效提升30%。(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縣行政審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綠色低碳改造和建造。統籌推進城鎮既有居住建筑、市政基礎設施節能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改造部分節能水平應達到現行標準規定。鼓勵運用市場化模式實施公共建筑綠色化改造,提升公共建筑整體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公共機構既有建筑圍護結構、供熱、制冷、照明等設施設備節能節水改造。加快辦公用房集中統一管理進程,推進黨政機關集中或相對集中辦公,共享共用會議室、食堂等配套附屬設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鼓勵標準化工業廠房按照節能標準設計、建設及改造。推廣智能建造,積極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實現設計、生產、施工協同。提高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廣建筑材料工廠化精準加工、精細化管理。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積極推廣節能型施工設備,監控重點設備耗能,對多臺同類設備實施群控管理,提升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處置水平。(縣住建局、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持續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持續實施配網鞏固提升工程,提升配網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著力探索推廣綠色低碳的新型建筑用能方案,全面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在可利用屋頂面積充裕,電網接入和消納條件好的黨政機關、學校、工商業、醫院等建筑屋頂加裝光伏系統,發展“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建筑光伏一體化應用。因地制宜推動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群控綜合利用,解決建筑采暖、生活熱水、炊事等用能需求。對于具備條件的政府投資建設的新立項公共建筑采用“地熱能+”多能互補的形式,解決供暖(制冷)用能需求。積極探索建筑用電設備智能群控技術,在滿足用電需求前提下,合理調配用電負荷,實現電力少增容、不增容。到2025年,城鎮可再生能源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50%。嚴格執行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推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縣住建局、縣能源局、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國網絳縣供電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打造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以綠色低碳理念引領縣城高質量發展,嚴守縣城建設安全底線,加強防洪排澇減災工程建設。開展綠色低碳村莊建設,提升農房服務配套和村莊環境,鼓勵新建農房向基礎設施完善、自然條件優越、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景觀環境優美的村莊聚集。鼓勵發展綠色低碳農房,引導新建農房執行《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農村宅基地自建住房技術指南(標準)》等標準,因地制宜探索推廣綠色裝配式建筑等現代農房建造方式,到2030年建成一批綠色農房。積極推進農房節能改造,在墻體、門窗、屋面、地面采取節能措施,提升農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加工領域清潔能源替代散煤消費,持續開展農村地區“煤改氣”“煤改電”工作,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設計”的理念,繼續擴大鄉村清潔取暖覆蓋面。(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高綜合運輸效能
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運輸裝備低碳升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低碳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
(一)推動交通運輸工具裝備低碳化。開展高效清潔運輸裝備推廣行動,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購置和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動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環衛清掃等車輛使用新能源車輛。到2024年底,全縣更新新能源出租車50輛,清潔能源車輛49輛。推動公共機構帶頭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淘汰老舊車,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原則上不低于35%。完善新能源車輛政策優惠及補貼措施,鼓勵居民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新增加的營業性運輸車輛全面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和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國四排放標準,到2025年,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全面推進貨運車輛標準化、廂式化、輕量化,降低空載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序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鹽湖區探索開展甲醇汽車開發利用。到2030年,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鐵路單位換算周轉量綜合能耗下降完成省下達目標,陸路交通運輸石油消費力爭達峰。(縣交通局、縣工信科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發改局、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建設。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與碳排放。統籌利用綜合運輸通道線位、土地等資源,完善公路服務區、城鄉區域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推進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驛站充電樁全覆蓋。推動農村公路沿線鄉(鎮)優先在交通樞紐、公共停車場等場所配置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大力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推進風電光伏規模化發展,與旅游公路設計單位對接,做好新能源綜合運用和發展,積極推動分布式光伏和交通協同發展。(縣交通局、縣能源局、縣住建局、山西交通控股集團運城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絳縣西收費站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積極推進綠色物流。推進物流業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農業、商貿業、金融業等深度融合。加快綠色倉儲建設,加強倉庫建筑創新與節能減排技術應用,鼓勵建設綠色物流園區。積極融入“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助力運城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打造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圈。推進郵政快遞行業收投、運輸、分揀等環節低碳高效運營,助力資源集約共享。全面推廣綠色快遞包裝,引導電商企業、郵政快遞企業選購使用獲得綠色認證的快遞包裝產品。大力發展城鄉集中配送、共同配送,依托鄉村e鎮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引導郵政、快遞、物流、商貿流通等企業開展市場化合作。(縣發改局、縣工信科局、縣郵政管理局、縣交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引導城市綠色低碳出行。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公共交通體系,科學規劃自行車專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統建設,加強慢行系統與周邊公交站點和建筑物的銜接,實現慢行與公共交通的接駁換乘。積極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組織節能宣傳周、公交出行宣傳周、綠色出行宣傳月等活動,鼓勵引導公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提升城市綠色出行水平。(縣交通局、縣住建局、縣發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堅持節能優先戰略,落實能耗雙控工作要求,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實現節能減排降碳協同增效。
(一)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嚴格落實行業能耗限值,推動煤電、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焦化等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深入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組織重點用能企業開展能效達標對標活動。實施園區節能降碳工程,以開發區工業園區為重點,開展園區節能低碳循環化改造,推進園區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實施城市節能降碳工程,開展城市建筑、交通、照明、供熱等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推進先進綠色建筑技術示范應用,提升城市綜合能效水平。(縣發改局、縣能源局、縣工信科局、縣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進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落實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綜合運用稅收、
價格、補貼等多種手段,推動企業加大對重點耗能設備的節能技改投入力度,推廣先進高效產品設備,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全面提升能效標準,推進電機、風機、泵、壓縮機、變壓器、工業鍋爐等通用設備升級改造,全面推廣高效節能先進適用工藝設備。積極推廣用能設備節能設計、診斷、改造一體化服務模式,推動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服務。加強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審查和日常監管,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強化生產、經營、銷售、使用、報廢全鏈條管理,確保能效標準和節能要求全面落實。(縣工信科局、縣能源局、縣稅務局、縣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綠色發展。科學規劃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統籌規劃、科學配置數據中心等高耗能新型基礎設施,鼓勵新建設施優先布局在可再生能源相對豐富區域。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模式,因地制宜采用直流供電、分布式儲能、“光伏+儲能”等技術。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廣應用,推動能源、水利、市政、交通等領域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低碳化升級。積極推廣高效制冷、先進通風、余熱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綠色技術,提高設施能效水平。(縣能源局、縣住建局、縣交通局、縣水務局、縣工信科局、縣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嚴控能源消費強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深化能源消費革命,推進能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從根本上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以更大力度推動用能方式綠色轉型,倒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
(一)嚴格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降低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嚴格新建、改建、擴建用煤項目煤炭消費管控。重點削減非電燃料用煤,推進電能、清潔能源替代非電用煤,鼓勵再生能源消費。鞏固“禁煤區”成果,深化分散燃煤鍋爐、工業窯爐和居民散煤治理,降低煤炭在終瑞分散利用比例。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為方向,加快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終端產品轉變,推動煤炭向高端高固碳率產品發展。到2025年,全縣煤炭消費量實現負增長。(縣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有序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原則,積極穩妥推廣“煤改電”“煤改氣”“集中供熱”,因地制宜推進風電光伏、淺層地熱能、中深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積極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氫路線。大力推廣適用潔凈燃料和高效清潔燃燒爐具。全力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因地制宜發展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縣能源局、縣發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終端用能低碳化電氣化。圍繞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居民生活、交通運輸、居民建筑等領域,重點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等技術和產品應用,逐步擴大電能替代范圍。推動工業領域電能替代,在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及其他行業加熱、烘干等環節,推廣電鍋爐、電窯爐、電動力等技術,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比例。鼓勵以合同能源管理、設備租賃、以租代建等方式開展電能替代。完善城鄉配電網及電力接入系統、農業生產配套供電設施,推廣農業生產領域電能替代產品應用,提升鄉村用能電氣化水平。推廣商用電炊具、智能家電等設施,提高餐飲服務業、居民生活等領域電氣化水平。(縣能源局、縣工信科局、縣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穩步推進清潔供暖。合理布局可再生能源供暖項目,因地制宜利用生物質能、地熱能、太陽能、電能、潔凈煤等多種清潔能源供暖,逐步建設以清潔能源供暖為主的多能互補供暖體系。(縣能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動農村能源消費升級。結合能源資源稟賦,充分挖掘農村能源資源潛力,加大生物質能、太陽能等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化石能源有效替代。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開展一批鄉村電氣化惠民富民示范項目,促進鄉村傳統用能習慣轉變,穩步推進農村地區清潔用能。建設安全可靠的農村管網供氣系統,有序推動供氣設施向農村延伸。綜合考慮農村地區太陽能資源、土地、電網接納能力等因素,在科學合理做好項目論證的基礎上,推廣“光伏+N”模式,促進光伏與農業農村有機融合。(縣能源局、縣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資源高效利用
開展循環經濟助力行動,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充分發揮降碳和減少資源消耗的協同作用,推動全過程降碳。
(一)推進產業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以提升園區產業集聚度和循環鏈接水平為目標,促進企業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工業園區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設施建設,提升處置及綜合利用能力。推動重點產業園區循環改造示范建設,以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綠色化為要求,鼓勵園區推進綠色工廠建設。搭建園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園區物流管理。到2030年,全縣工業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縣工信科局、縣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統籌城鄉廢舊物資回收點、中轉站、分揀中心布局,以回收站點為基礎、以分揀加工集聚區(基地)為核心,積極引導回收企業發展直營或加盟回收站點,構建“社區回收+分揀中心+綜合利用”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大力推廣“互聯網+”回收利用模式,推進線上線下分類回收融合發展,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縣發改局、縣工信科局、縣稅務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回收和處置體系,完善生活垃圾回收公共設施建設,健全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建設,規劃建設一批集中分揀中心和集散場地,推進垃級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完善餐廚垃圾管理機制,創新處理技術,提高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突出以城帶鄉,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城鎮垃圾處理體系,推動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遏制過度包裝,推行綠色環保包裝,推廣“布袋子”和“菜籃子”,限制一次性用品。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5%。(縣住建局、縣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工信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構建低碳創新體系,探索技術降碳路徑
聚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科研攻關機制,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和產業迭代升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發揮科技創新在碳達峰工作中的驅動引領作用。
(一)完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聚焦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采取“揭榜掛帥”形式,圍繞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綠色低碳等領域布局實施一批綠色技術創新攻關項目,形成一批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園區等力量建立市場化運行的綠色技術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實施更高水平的同頻共振。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財政資金支持的綠色技術研發項目、市場導向明確的綠色技術創新項目,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產權運營、保護。(縣工信科局、縣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謀劃布局綠色低碳領域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促進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研發服務一體化創新載體建設,努力讓更多的低碳科技成果留在絳縣并加速轉化為項目和產出。(縣工信科局、縣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協同攻關。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和上下游龍頭企業聯合,聚焦產業綠色轉型,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縣工信科局、縣能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促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加強農業生產領域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推動農業廢棄物輕簡化炭化還田技術示范及應用,推動固氮藍藻和光合綠藻富藻技術及其產品在小麥綠色生產上的應用。加強工業生產廢料回收再利用。(縣工信科局、縣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大綠色低碳人才引育力度。堅持引進和培育并重,抓好柔性引才政策落實,用好柔性引才方式,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引進培育一批能推動和引領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的頂尖人才和領軍團隊,重點支持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培養復合型綠色低碳人才,加強技術轉化和服務人才培養,構建企業三位一體的人才流動機制。(縣委組織部、縣工信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全面落實“三區三線”“三線一單”,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一)鞏固提升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嚴格執行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統籌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布局,制定林地、草地、濕地使用負面清單、禁止區域、限制區域,構建以涑水河、澮河為主體,結合絳縣抽水蓄能工程等構建重要生態廊道,串聯農、田、林等生態要素,構建縣域“兩屏三帶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三線一單”與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體系的銜接,落實“三線一單”在環境準入、園區管理、環評審批等方面的要求,聚焦綠色低碳發展,擦亮生態底色,深入推進沿涑水河田園風光示范帶、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建設。編制自然保護地體系規劃,完成自然保護地統一設置、分級管理、分區管控,科學劃定自然保護地保護范田及功能分區,嚴格管控自然保護地范圍內非生態活動,穩定現有森林、濕地、耕地等重要生態空間的固碳作用。按照要求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任務,同時有序推進持證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加強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推廣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縣林業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發揮林草生態碳匯示范作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森林最低保有量。深入開展“綠滿絳縣”行動,以“五條綠色走廊”為紐帶,以疏林地、跡地、灌木林地、退化林地草地為主戰場,堅持喬灌草結合、造管封并舉,力爭到2025年底全縣適宜綠化空間基本綠化到位。全面落實林長制,實施林地分級保護管理,將天然林和公益林納入統一管護體系,落實天然林保護責任,確保全縣森林資源保護任務和責任落實到位。以國有林場為主,統籌推進中幼齡林撫育和退化林分改造,挖掘林地生產潛力,逐步構建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完善森林分類經營制度,強化林地定額管理,嚴格控制林地轉為非林地,切實轉變森林經營利用方式。全面保育天然林,科學經營人工林,提高森林經營質量和水平。加強退化、沙化、鹽堿化草原修復治理,提高草原生產力和生物量,增強草原土壤固碳能力。(縣林業局、縣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住建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穩步推進河湖濕地碳匯。滾動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十工程”,不斷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發揮重要河流“生態廊道”功能,統籌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提供堅實支撐。持續推進河道改造,聯通水系、改善水質。健全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進一步提高濕地保護率。(縣林業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碳匯成效監測評估,依托和拓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以國家、省、市開展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為契機,開展全縣森林、草原、土壤等碳匯資源本底調查、碳儲量評估、潛力分析。探索建立能夠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制定合理補償標準,引導社會資金進入碳匯領域。推進各類自然資源有效保護、有序開發和高效利用,完善土地、水、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加強森林、公園等碳匯經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縣林業局、縣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探索碳匯產品價值實現方式。加快開發林草碳匯和水土保持碳匯項目,開展生態保護補償,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方式。創新碳匯開發機制,鼓勵將生態保護修復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權益掛鉤,對開展荒山荒地、黑臭水體等綜合整治的社會主體,在保障生態效益和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允許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獲取收益。鼓勵實行農民入股分紅等模式,切實保障參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的農民利益。積極開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林草碳匯、水土保持碳匯減排行動,助力重點區域、大型活動組織者、自愿減排企業、社會公眾等利用林草碳匯、水土保持碳匯實現碳中和,逐步完善林草碳匯、水土保持碳匯多元化、市場化價值實現機制。(縣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水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持續深化開放合作,拓展綠色發展空間
全面融入和對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化綠色低碳技術、產品、裝備等方面合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拓展戰略空間。
(一)加快建立完善綠色貿易體系。落實好國家進出口管理政策,支持制造業企業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拓展節能電機、綠色建材、綠色食品等綠色低碳產品的出口市場。助力推進山西運城水果出口平臺建設,打造“一帶一路”果品貿易節點。大力培育跨境電子商務新興產業,積極擴大綠色低碳產品、節能環保服務、環境服務等進口。(縣工信科局、絳縣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參與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強化企業與發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圍繞清潔生產、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技術裝備和服務深度對接,促進在綠色投融資、低碳技術研究研發與轉移等方面進口和出口、招商引資和對外投資的協同發展。深化與“一帶一路”等區域國家在綠色技術、綠色裝備、綠色服務、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走出去。支持能源裝備生產企業等優勢企業參與國內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縣工信科局、縣自然資源局、縣金融監管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探索碳達峰碳中和區域聯動機制。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路,與沿黃河流域城市加強碳達峰戰略合作,推動協同降碳。(縣能源局、縣發改局、縣工信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廣泛開展綠色低碳全民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在全社會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
(一)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納入宣傳教育體系,編制地方性綠色低碳科普讀物,開展綠色低碳進機關、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等多種形式的生態環境主題教育活動。培育全民綠色低碳意識。創新生態環保宣教模式,建立長效宣傳機制,在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新聞媒體的基礎上,利用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打造多維度、多形式的綠色低
碳宣傳平臺。積極組織各類綠色低碳志愿活動,做好世界地球日、節能宣傳周、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城市節水用水宣傳周等主題宣傳活動,營造節能降碳社會氛圍。(縣委宣傳部、縣自然資源局、縣教體局、縣能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住建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勵居民綠色消費,推廣使用綠色低碳產品。深入開展反糧食浪費、反過度消費、反過度包裝等行動,減少一次性消費品和包裝用品材料使用量,著力破除奢靡鋪張的歪風陋習,推廣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勵發展二手交易市場,推進電子產品、家電、書籍等二手商品的交換使用。建立和完善綠色消費激勵機制,鼓勵采取補貼、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綠色消費。深入開展全社會節水行動,積極創建國家級節水型城市。推動節約型機關、綠色單位、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村鎮、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縣工信科局、縣住建局、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縣市場監管局、縣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公共機構綠色辦公。推進黨政機關率先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落實政府綠色采購政策,推行綠色低碳產品政府采購需求標準。加強辦公經費和辦公用品的使用管理,規范辦公用品的配備、采購,盡量選擇環保、質優、價廉、能耗小的辦公設備。推進公共機構運用以能源費用
托管為主要方式的市場化機制,擴大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的應用范圍,降低公共機構碳排放。推廣應用新能源、新技術、新產品,積極推動教科文體等重點用能單位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全面推進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2025年前力爭全縣黨政機關達到節約型機關創建標準。加大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能效領跑者、水效領跑者創建力度,到2025年,創建1家省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縣住建局、縣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引導企業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加強能源資源節約,提升綠色創新水平。鼓勵國有企業帶頭踐行低碳政策要求,主動壓減、淘汰落后產能,應用低碳、零碳、負碳技術。重點用能單位要主動核算自身碳排放情況,深入研究
碳減排路徑,“一企一策”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實施節能降碳改造。推進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加快低碳產品認證工作,在重點行業中樹立一批綠色低碳標桿企業。(縣發改局、縣工信科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領導干部教育培訓。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并納入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定期舉行領導干部“雙碳”培訓學習班,分階段、多層次對各級領導干部開展培訓,加強碳達峰碳中和專業知識培訓。從事綠色低碳發展相關工作的領導干部要盡快提升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切實增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建立碳達峰體制機制,全面強化政策保障
落實國家、省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法規,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市場等政策體系,加強政策落地引導,集聚各類資源要素,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落實國家、省、市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貫徹落實節約能源法、電力法、煤炭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相關法規,增強相關法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接落實國家可再生能源標準體系、工業綠色低碳標準體系等各項綠色標準,結合絳縣實際,支持重點企業和機構積極參與行業能效和低碳標準制定。(縣能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工信科局、縣發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建設。按國家、省、市相關要求及規定,健全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體系,推進與碳排放相關基礎數據的多部門會商共享機制建設,科學評估能源活動、工業生產等領域碳達峰行動成效。建設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監測體系,推動重點企業日常碳排放監控和年度碳排放報告核查。推進溫室氣體排放實測技術領域的應用,積極推進遙感測量、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碳排放實測技術領域的應用。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人員業務培訓機制,加強能源統計隊伍建設。(縣統計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能源局、縣工信科局、縣發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財稅價格支持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省財政對碳達峰重大項目、重大行動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對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投資。對取用污水處理再生水免征水資源稅,對節能汽車減半征收車船稅,對新能源車免征車船稅。落實銷售自產的利用風力生產的電力產品增值稅即征即退50%政策,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放開競爭性環節電價,完善分時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加大峰谷電價差。(縣財政局、縣稅務局、縣能源局、縣工信科局、市生態環境局絳縣分局、縣金融監管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督促金融機構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制造業綠色升級、農業領域綠色發展、綠色低碳技術進步等領域綠色信貸支持規模。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引導撬動作用,積極推廣“綠票通”再貼現業務。積極爭取山西能源轉型發展基金對絳縣碳中和領域投資傾斜。(縣金融監管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強化目標責任考核,統籌推進組織實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專班(以下簡稱縣工作專班)負責相關工作的整體部署和系統推進,組織研究審議重大問題、協調重大政策、安排重大項目。縣工作專班成員單位要按照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相關工作。縣工作專班辦公室要加強統籌協調,定期調度縣直各有關單位和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工作進展,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絳縣經濟開發區、縣直各有關單位要按照本方案確定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著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二)落實主體責任。絳縣經濟開發區、縣直各有關單位要深刻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復雜性,切實扛起責任,按照本方案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要任務,著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確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
(三)堅持因地制宜。在全縣“一盤棋”統籌平衡的基礎上,堅持分類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聯動,有力有序穩妥推進我縣碳達峰工作。縣直各有關單位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和優勢稟賦,有效平衡多維度目標,精準識別碳達峰關鍵路徑和重點難點,明確本區域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全面考慮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資源稟賦及發展戰略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最具減碳成效和可行性的路徑。
(四)加強能力建設。縣級各部門要強化人員配備和職責分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開展以“雙碳”為主題的培訓考察、交流研討、課題研討等活動,進一步提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隊伍的專業意識和業務水平。強化“雙碳”相關專業智庫建設,研究建立“雙碳”
專家庫,參與全縣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戰略、規劃、政策、體制機制和重大事項研究,為政府提供決策咨詢。
本方案由發改局負責解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