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關于印發《江蘇省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
蘇教發函〔2024〕42號
各設區市、縣(區、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
碳中和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江蘇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教育部印發的《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江蘇教育實際,省教育廳研究制定了《江蘇省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省教育廳
2024年4月1日
江蘇省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
建設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要求,推動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全面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根據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江蘇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教育部印發的《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綠色低碳發展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各個層次的切入點和關鍵環節,結合江蘇實際,采取有力舉措,推動構建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引導青少年牢固樹立、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原則
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堅決貫徹國家和省統一部署要求,把支撐、引領和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列入教育重點工作,強化總體設計和統籌協調,壓實各方責任,鼓勵主動作為,推動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
全程育人,注重實效。把綠色低碳發展要求貫穿育人全過程,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創設良好育人環境,著力提升育人成效。
開放融合,多方協同。構建教育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各負其責、學校為主體、家庭和社會各方參與的綠色低碳教育協同推進機制。綠色低碳理念和技術進步成果優先在學校傳播,行業領軍企業免費向學校開設社會實踐課堂。高校加強綠色低碳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推廣。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全省大中小學教育體系,綠色
低碳生活理念和發展規范在大中小學普及傳播;有關高校初步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體系,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升。
到2030年,實現全省大中小學生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的系統養成和發展,多層次綠色低碳育人體系更趨完善并貫通青少年成長全過程,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建設、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取得顯著成效。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學生綠色低碳教育
推動綠色低碳要求融入課程教學。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充分融入國民教育中,認真貫徹《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促進辦法》,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資源環境國情省情教育,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知識普及工作。針對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科學設計教學內容,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學前教育階段著重通過繪本、動畫啟蒙幼兒的生態保護意識和綠色低碳生活的習慣養成。中小學教育階段在相關課程教學中普及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理念和知識。高等教育階段加強理學、工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融合貫通,建立覆蓋相關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核心知識體系。發揮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將綠色低碳發展內容有機融入思政課程。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鼓勵開發地方和校本課程教材,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碳達峰碳中和導論課程,在各級各類優質課程教材立項建設、教學成果獎評選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加強綠色低碳教育資源
平臺建設。充分利用省名師空中課堂、城鄉結對互動課堂、網絡名師工作室等智慧教育
平臺,開發綠色低碳教育優質資源、普及有關知識、開展線上活動。統籌線上線下教育資源,用好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廣泛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宣傳教育。鼓勵學校與相關行業企業和社會機構加強合作,探索建設綠色低碳教育實踐基地。省有關部門探索建設以綠色低碳為主題的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強化示范引領,在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中對生態文明教育類項目給予支持,培育宣傳一批生態文明教育優秀
案例。建好用好長三角地區基礎教育交流合作平臺,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支持高校加強綠色低碳相關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應用。
促進學生綠色低碳行為習慣養成。把綠色低碳、
節能減排等知識和要求納入班隊會、團日活動內容,引導青少年學生從自身做起、從日常著手。以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環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樹節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主題宣傳節點為契機,組織開展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知識競賽、征文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念,自覺踐行綠色低碳要求。強化社會實踐,加強與文明辦、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溝通合作,充分利用省級“大思政課”美麗中國專題實踐教學基地、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等,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開展實地參觀、社會調研、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每個學生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各至少參加一次碳達峰碳中和實地教育。強化家校協同,促進綠色低碳教育校內外的有效銜接。推動實施中小學綠色漂流閱讀計劃。
(二)加強教師綠色低碳教育培訓
將綠色低碳發展納入教師培養培訓內容。完善師范生課程體系,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和知識納入師范生培養內容,提升師范生相關知識儲備和素養。把碳達峰碳中和最新知識、綠色低碳發展最新要求、教育領域職責與使命等列為校長、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推動校長和教師隊伍率先樹立綠色低碳理念,提升傳播綠色低碳知識能力。鼓勵各地各校創新思路、整合資源,充實、培養生態文明教育師資力量和課外輔導員,充分利用江蘇省生態文明學院等平臺,通過開展教學觀摩、專題培訓、知識競賽、報告會、研討會、參觀考察等,確保每位在職在崗教師每年接受一定課時的綠色低碳發展教育培訓。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校建設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師資培訓基地。
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宣傳教育引導。在江蘇教師教育公眾號等平臺開設專欄,面向教師加強綠色低
碳宣傳教育,普及碳達峰碳中和知識。在教育人才高地建設工程、師范教育改革創新工程、教師發展支持體系躍升工程、教師成長數字化助力工程等項目建設中,加強綠色低碳理念的引導和牽引,推動廣大教師發揮好示范引領、言傳身教作用。
(三)加強綠色低碳相關學科專業建設
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需要,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和職業院校加快儲能、氫能、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碳排放權交易、
碳匯、綠色金融等領域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加大對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林學、生態學等綠色低碳相關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支持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建設相關“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十四五”省重點學科、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四期建設中,分層次、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相關學科,培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高峰高原學科群。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探索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交叉學科。在高水平高職專業群和優質中職專業(群)等項目建設中,對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專業給予支持。到2025年,力爭全省職業院校綠色低碳領域相關專業布點數達30個左右。
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支持高校和職業院校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建設綠色低碳領域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和示范性能源學院,加大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培養力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校企聯合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組建碳達峰碳中和產教融合發展聯盟。加快推進傳統能源動力類、電氣類、交通運輸類和建筑類等重點領域專業人才培養轉型升級,適度擴大風電、光伏、水電和核電等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加快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國際化人才培養,鼓勵高校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開展相關領域人才聯合培養。
(四)加強綠色低碳創新研究和社會服務
構建高校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體系。支持有關高校布局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開展
碳減排、碳零排、碳負排等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研究納入高校科研經費和科研課題支持范圍。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加強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的培育建設,參與建設前沿科學中心、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打造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新的戰略科技力量,構建從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攻關體系。探索建立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綠色低碳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發展新路徑,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融合。支持高校加強與地方和科技企業合作,促進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集成耦合與綜合優化。
支持高校開展相關領域政策研究和社會服務。發揮高校學科專業和人才優勢,支持有關高校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基地,打造高端智庫,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開展前沿理論和政策研究,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政策咨詢服務,促進相關科技成果轉化。引導高校協助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做好重要政策調研、決策評估、政策解讀等工作,積極參與碳達峰碳中和有關規劃和標準研制、項目評審論證等。支持高校密切與地方政府合作,利用科技館、電視臺、網絡客戶端等渠道展示最新科技成果,
試點開放相關技術創新中心、人才培訓基地等,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科普教育。
(五)深入推進綠色學校建設
建設綠色低碳學校。深入實施江蘇省綠色學校創建行動,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加大創建工作力度。到2025年,全省85%以上的學校達到綠色學校創建標準。鼓勵學校積極創建申報國家級、省級公共機構節能示范單位、能效領跑者、節水型學校、水效領跑者,探索開展綠色、低碳、循環、近零碳、零碳、負碳學校建設試驗試點行動。在新校區建設和既有校區改造中優先采用節能減排新技術產品和服務,提高綠色
清潔能源的應用比例,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提升學校新建建筑節能水平,學校新建建筑全面執行
綠色建筑標準,政府投資建設的學校建筑全面執行國家二星級以上
綠色建筑標準。大力推進學校既有建筑、老舊供熱管網等節能改造,推廣綠色建材產品應用,提高建筑本體節能率。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建設,推動光伏屋頂、幕墻等建筑一體化發展。
加強校園能源管理。鼓勵各地、各校針對校園能源消耗和師生學習工作需求,建立健全涵蓋節約用電、用水、用氣以及倡導綠色出行等全方位的校園能源管理工作體系。開展校園能耗調研,加強校園能耗監測和跟蹤分析,推進耗能設備物聯網智能管理,確保單位建筑面積能耗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加快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基建、后勤、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助推學校綠色發展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充分采用被動式建筑技術,因地制宜采用高效空調/供熱、智慧用能管控等技術手段,降低建筑用能需求。鼓勵學校開展碳庫調查與監測。鼓勵學校探索應用
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模式。鼓勵學校采用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增加自然景觀水體等綠化手段,增加校園自然碳匯面積。加快推動學校用能電氣化和低碳化,大力提高學校生活熱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為目標,健全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細化目標任務,結合實際制定推進舉措,加快落實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有關工作。
(二)強化協同支持。突出系統謀劃,加強資源統籌,強化部門協作,形成協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的工作合力。對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重大科技任務、重大課題、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給予政策支持,并強化資金保障。
(三)營造良好氛圍。各地、各校要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大探索力度,培育先進典型,發揮榜樣示范作用。要及時宣傳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進展,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引導師生形成簡約適度生活方式,營造綠色低碳良好社會氛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