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碳足跡背景數據庫
近年來,一些知名企業和品牌也開始在碳足跡上發力,他們紛紛選擇給產品貼上
碳標簽。可口可樂、康師傅推出
碳標簽產品,耐克利用工廠邊角料和產品回收料制成新鞋,家用電器也在能效標識上“卷”起來……綠色消費的趨勢,已經滲透到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
《2023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有73.8%的消費者會在日常生活中優先選擇綠色、環保的產品或品牌,90后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溢價接受度最高。
季曦分析:“消費習慣對碳足跡有直接影響。對個人而言,如果產品碳足跡真正融入市場,與產品
價格掛鉤,將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然而,擁有碳標簽的產品仍然占少數。王長波說,目前產品碳足跡很難追溯全生命周期的所有環節,同時缺乏一個統一的披露準則和標準,需要相關部門發布具體的核算規則,明確不同產品的碳核算系統邊界,才能確保數據的相對準確性和可比性。
季曦建議:“一方面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數據采集和披露有法可循、有據可依;另一方面,要盡快打通數據披露和市場、金融系統的融合通道,將碳足跡相關信息和價格等金融評級系統真正關聯。同時,制定稅收優惠、補貼或其他影響價格的獎勵政策,形成有效的獎勵和約束等獎懲制度。”
采訪中,多位
專家一致指出,碳足跡的全面披露從根本上依賴于一個可靠的碳足跡背景數據庫。這也是《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中關注的問題之一。
過去幾年,我國產品在出口過程中,國外計算我國產品的碳足跡總是比我國計算的更高,外貿產品面臨一系列挑戰。構建中國自主的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對于推動我國工業產品全面實現碳足跡管理、增強國際市場上的綠色競爭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很多國家計算我國的產品碳足跡使用的是瑞士和美國的數據庫等,這些數據庫里關于中國的數據比較少和比較舊,不能如實反映中國現階段的工業發展和技術水平。”徐明說,這也導致了我國產品在國際競爭中面臨不公。
為此,徐明聯合包括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復旦大學、南昌大學在內的國內外43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80余名專家創建了中國首個開放透明生命周期單元過程數據庫。
目前,該數據庫匯聚了中國90多個行業、4500多個單元過程的7萬多條公開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規范、完善、可追溯,同時在全球范圍開放、免費使用,并積極探索與其他國家數據庫進行匯交和互認。“有了中國自己的數據庫,企業能多一個選擇,有更多話語權。”徐明說。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