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報告發布會暨第十七屆農業環境學術研討會11日召開。會上發布的《2024中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報告》顯示,根據我國最新發布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數據,我國農業
碳排放實現總量和強度雙降,對全國溫室氣體減排作出重要貢獻。
據悉,自1994年起,我國政府共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理事會提交了7次全國溫室氣體排放變化情況,由于溫室氣體排放測算具有滯后性,因此,最新提交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數據年份為2018年。
報告介紹,我國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源為稻田甲烷排放、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養殖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和畜禽糞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等。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7.9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14年下降4.34%,農業活動碳排放總量平穩降低。同時,從1994年到2018年,我國農業GDP從0.96萬億元增加到6.47萬億元,萬元農業生產總值對應的農業活動碳排放強度也由6.32噸二氧化碳當量下降到1.17噸二氧化碳當量,這一最新數據已低于美國和德國,表明我國農業活動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報告分析,我國農業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降,主要得益于一系列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低碳政策措施的實施。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國針對稻田甲烷排放,圍繞秸稈快腐、微生物菌劑、高產低排放品種篩選和節水灌溉建立了氣候智慧型減排增碳技術體系;養殖業減排降碳主要圍繞動物腸道甲烷減排和糞便管理溫室氣體減排等開展科技研發,全國96個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有效降低糞污處理過程中甲烷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在農用地土壤固碳增匯方面,固碳增匯技術得到有效推廣,其中尤以有機物料添加技術的
碳匯效果突出,包括秸稈還田、畜禽糞肥還田和綠肥還田等技術。此外,在農村生物質能方面,產業體系逐步構建,生物質發電保持持續增長,全國大型沼氣工程保有量達7395處,年產氣14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建成多個萬噸級生產示范基地,加工站點達2664處,產能1260多萬噸,農業生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治污減排降碳效果明顯。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