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雙碳”監測衛星技術產業應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這一部分內容中對碳排放統計核算、碳市場交易提出明確要求。下一步,為滿足國際
履約要求,實現我國提出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建立一套長期運行的碳排放測量、認證、核算體系至關重要。對此,伍愛群從推進我國“雙碳”監測衛星技術產業應用出發,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加大衛星技術研發創新支持力度。建議政府部門增加對衛星技術研發項目的資金投入,建立靈活的研究項目審批和管理機制。設立專門的科研基金,重點支持衛星技術領域的前沿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鼓勵科研機構與國內企業、國際領先水平的衛星技術研發團隊開展交流合作,建立國際化開放式衛星技術創新
平臺。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保護技術創新的合法權益。
二是探索建立衛星數據共享機制。由政府部門牽頭建設綜合性衛星數據共享平臺,匯集碳監測、氣象、地質、林業等多個領域的衛星數據,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設立獎勵機制,鼓勵數據提供者主動分享數據。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確保數據共享的可持續性和合法性,保護數據安全,確保數據的合法獲取和使用,建立有效的數據審核和監管機制。
三是完善衛星技術產業鏈建設。加強對衛星技術的戰略規劃和政策支持,設立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進行投資和研發。建議設立專項基金用于衛星技術創新和裝備升級,提高國內企業在衛星技術產業鏈上的自主控制能力。推動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衛星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鼓勵高校與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項目,培養具備實際工作經驗的衛星技術人才。為高水平的衛星技術人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和職業發展機會、便利的落戶和工作簽證政策,探索建立人才流動機制,支持學術交流、產學研合作、創新中心設立等。
五是積極開展商業衛星示范項目,引領產業發展。碳監測商業微納衛星系統具有小衛星快速響應的技術特點,能夠以低成本、高密度,先單星、后星座,小步快走、漸進迭代的方式,逐步完善空天地一體的二氧化碳監測體系。同時,再結合北斗衛星時空定位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多種技術手段進行碳監測應用輔助。此外,可在商業微納衛星上搭載碳監測載荷設備,在開展大范圍碳監測精準、可溯試驗的基礎上,謀劃建設星座及數據應用中心,為地區乃至全國提供碳監測數據系統的全面服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