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關稅之思考與應對措施
“碳關稅(Carbon Border Tax)”是主權國家或地區針對進口產品中碳排放密集型產品進行關稅征收。“碳關稅”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提出,希望歐盟國家針對未遵守《京都議定書》的國家征收進口稅,為的是本國商品免遭不公平競爭。經歐盟一系列協商、提案、立法、修訂,全球首個“碳關稅”即“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于2023年10月1日開始試運行。該機制具體分三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階段,2023年10月1日到2025年為試行期,歐盟外部進口高碳產品進口商需對進口產品數量與碳直接排放總量進行申報,期間無需繳納費用;第二階段,2026年起開始正式征繳,進口商需申報年度進口數量與碳排放總量,并購買CABM證書進行清繳;第三階段,2026年到2034年歐盟將逐步降低免費
碳配額的發放比例,到2035年后歐盟將全面取消進口產品中的碳排放免費配額。目前該機制涉及的行業和品類主要是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氫氣,以及特定條件下的間接排放及下游產品,基本包括了當前所有基礎重工業品類,按照歐盟進口產品的份額計算約占歐盟進口額的49.4%,即接近一半;2026年正式實施以后還將繼續擴大品類。歐盟“碳關稅”適用于所有國家對歐盟出口的產品,但是對已加入歐盟
碳市場的非歐盟國家或與歐盟建立了
碳市場掛鉤的國家可以豁免。
對歐盟的“碳關稅”機制,大多國家都認為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單邊措施。在去年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俄羅斯、巴西、印度、沙特以及東盟國家等許多新興經濟體都認為歐盟的“碳關稅”缺乏國際共識,呼吁其持謹慎態度。我國也表示歐盟的“碳關稅”是一種單邊措施,無原則地把氣候問題擴大到貿易領域,既違反WTO規則,也不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的原則和要求。解振華也在2023年9月的國際
論壇上表示,有關國家不應訴諸“碳關稅”這樣的單邊措施,而應在《巴黎協定》等多邊機制框架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部分發達國家也對歐盟“碳關稅”持反對態度。而歐盟針對他國的爭議卻堅稱“碳關稅”的唯一目的就是防止碳泄漏(碳泄漏是指一個區域更嚴格的氣候政策會導致高碳產品以及相關碳排放轉移到另一個區域)。歐盟委員會表示,為實現到2030年碳排放減少55%的目標,需要施行“碳關稅”;歐盟能源委員會也表示,歐盟的本意并不想征收“碳關稅”,目的是希望世界其他國家也能建立起與歐盟相同的碳定價體系。大家爭議的焦點還是“碳關稅”的征收導致貿易成本增加和企業收益下降,反應強烈的一方是與歐盟高耗能產品貿易密切的國家,反應強烈的另一方就是碳市場建設尚不完善、碳標準與歐盟差異大的國家。爭議歸爭議、反對歸反對,無論反應多么強烈,實際上各國也都認識到了通過“碳關稅”規則來促進能源轉型的重要意義,所以很多國家也都在爭議與反對中展現出了積極參與的態度,特別是以美國、英國、加拿大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也都在加緊構建自己的“碳關稅”機制。我國也正在加快推進碳市場建設,盡快完善“
碳價”政策,積極參與全球
碳交易和定價規則的制定。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啟動儀式分別在
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辦。
歐盟“碳關稅”的計算公式是:歐盟碳關稅稅費=稅率×碳排放量=(歐盟碳市場碳價-出口國碳價)×(產品碳排放量-歐盟同類產品企業獲得的免費排放額)。這里又提出了一個關鍵詞“碳價”。何謂“碳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其的定義是,通過對化石燃料的碳含量或者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征稅來實現的,是現行燃油稅的一種延伸。其目的是抑制人們使用煤、燃油和汽油等化石燃料,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積聚;推動人們減少能源消費、市場向
清潔能源轉型,通過“碳價”激勵企業盡可能使用清潔技術,轉向
清潔能源。
歐盟“碳關稅”的計算公式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想出口歐盟產品并免繳“碳關稅”,關鍵要做好兩個層面的工作。一個是企業層面的,即在“產品碳排放量-歐盟同類產品企業獲得的免費排放額”上下功夫,如果企業做到了“所出口歐盟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與歐盟同類產品生產企業的碳排放量相等”,則可實現“碳關稅”為零,即免。這就要求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水平以及排放水平,全方位向歐盟水平看齊,就歐盟的工業水平來講,這推動了“世界一流企業”的培育和建設。另一個是政府層面的,即在“歐盟碳市場碳價-出口國碳價”上下功夫,政府宏觀政策的研究制定,盡快建立起規范的碳交易市場,建立起既與國內生產實際情況相符、又與歐盟“碳價”基本一致的碳交易價格,也可以實現出口歐盟“碳關稅”免繳或少繳。一方面是就目前國內碳交易碳價(約80元人民幣/噸二氧化碳當量)與歐盟的碳價(約80歐元/噸二氧化碳當量)相比,要實現出口歐盟免“碳關稅”差距很大;另一方面就當前國內工業化和企業的水平,特別是以我國工業結構、產品結構、原料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制造成本、勞動力成本等全要素來看,要實現出口歐盟免“碳關稅”差距也不小。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要求。對石化產業和企業來說,就要在原料輕質化、能源清潔化、結構高端化、生產過程低碳化、產品高性能化以及管控數字化、全生命周期循環化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加快轉型升級,對標世界一流,實現做強做優。
以上是應邀就碳達峰碳中和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做了簡要梳理,僅供關心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實現、標準研究和制定、體系布局和構建的朋友們參閱;石化企業和行業同仁應對“雙碳”挑戰、制定減碳措施、加快能源轉型和技術升級,也可參閱。總之,希望在共同分享、共同啟發和探索中,加快石化產業邁向綠色化和低碳化,實現石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我國新型工業化和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石化產業的新貢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