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量的統計與核算
自2020年我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以來,碳排放量的統計與核算一直是企業與社會關注和研究的重點與熱點,因為碳排放量的統計與核算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而碳排放量的統計與核算不僅要求其科學性、準確性,而且是復雜的。因為不同的產品其碳排放量不同,即使是同一產品,因生產用原料和工藝路線、技術水平不同,其碳排放量也不同,我們熟悉的很多石化產品就是這樣。例如聚氯乙烯,以乙烯為原料的氧氯化工藝和以電石為原料的乙炔氯化工藝,其碳排放量就大不同。以乙烯為原料的氧氯化工藝,如果是以石油煉制、煉化一體化的石腦油為原料獲得的乙烯,與以乙烷為原料直接裂解獲得的乙烯,其碳排放量也是大不同。如果是以煤化工的煤制乙烯為原料生產聚氯乙烯的話,其碳排放量就會更高一些。其他產品如合成氨、甲醇等,其原料主要是以天然氣或煤炭為原料,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碳排放量就低得多,而以煤為原料的碳排放量就高得多。所以說碳排放量的統計與核算是復雜的,不僅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建立模式和數據庫,也需要我們學習借鑒別國一些科學的做法和經驗。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于2023年11月印發了《關于加快建立產品
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提出推動建立符合國情實際的產品
碳足跡管理體系,完善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規則和標準體系,建立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建設,拓展和豐富應用市場;支持企業按照市場原則自愿開展產品碳足跡認證,促進相關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積極引導綠色低碳消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該《意見》明確四條原則,即“系統推進,急用先行”的原則,以市場需求迫切、減排貢獻突出、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產品為重點,按照成熟一批、推進一批、持續完善的原則,穩步有序推進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創新驅動,技術融合”的原則,把創新放在提高碳足跡管理水平的關鍵位置,強化碳足跡核算和數據庫構建相關技術方法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建立健全產品碳足跡管理相關法規制度和管理機制,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構建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積極引導企業按照自愿原則推進產品碳足跡管理相關工作;“以我為主,開放合作”的原則,科學制定有關法規政策標準,以我為主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碳足跡相關標準制修訂和國際計量比對,加強產品碳足跡相關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國際互認。該《意見》為我國碳足跡碳排放量的計量、核算、預測與監管提供了依據和支撐,對我國規范有序開展碳足跡管理工作、有效應對歐美涉碳貿易壁壘沖擊、加快生產和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根據國際國內相關機構和企業已開展的研究來看,產品碳足跡的核算范圍一般包括三方面,范圍1指生產該產品的過程中原料消耗和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稱作“直接排放量”;范圍2指生產該產品的過程中外購電力、蒸汽等能源產品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稱作“間接排放量”;范圍3指生產該產品所需原料以及該產品銷往下游運輸過程,“甚至含員工通勤、廢棄物處理等”產生的碳排放,稱作“其他間接排放量”。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