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量統計存在誤差,各國行動不盡如人意
據《日本經濟新聞》2023年3月20日報道,發達國家碳排放量或被嚴重低估。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需每年估算并向聯合國報告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吸收量。2020年國際非政府組織聯盟成立了“氣候追蹤”組織,持續檢測全球幾乎所有的人為排放,谷歌等一批科技企業以及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都與該組織合作。“氣候追蹤”組織更加重視實測的方法,根據300多顆衛星接收的太陽光反射光,以及來自地表附近3萬個傳感器的數據等再獨立計算排放量。這種經實測再計算的排放量與各國過去估算報告的化石燃料生產、提煉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排放量存在差異。美國經估算向聯合國報告的2020年該領域的排放量3.7億噸,與“氣候追蹤”組織實測計算的量11.8億噸相差很大。這個差額大于德國在這一領域排放6.4億噸的總量。如此一來,根據該組織實測計算的數據,美國2020年的排放總量約62億噸,而不是美國向聯合國報告的估算數據60億噸。“氣候追蹤”組織實測計算的數據和澳大利亞報告的數據也相差2.5倍。如果不能準確把握排放量,就無法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氣候目標。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在迪拜召開的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完成了《巴黎協定》的首次全球盤點,從這第一次盤點的情況來看,結果不盡如人意。伍德麥肯茲對195個簽署《巴黎協定》的國家進行了全面評估,其承諾的減排目標無一達標。尤其是受俄烏沖突導致能源價格高位的影響,有的國家為了近期經濟與政治等多種因素的考量,已然放棄近年的減排目標,履行《巴黎協定》、減排溫室氣體的目標遭遇了新的挑戰。雖然大多數國家和人們都認識到“氣候變化既是一場全球危機,也是一場人類危機”,但實際行動卻受多重因素制約,不盡如人意。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