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11月20日至22日,2023中歐海上
新能源發展合作
論壇在鹽城舉行,全球
新能源領域的目光再次聚焦黃海之濱。鹽城市委書記周斌出席
論壇并發表致辭。
鹽城市委書記周斌 席航飛/攝
周斌介紹,鹽城地處太平洋西岸、中國東部沿海,擁有江蘇省最大的陸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最廣的海域面積1.9萬平方公里、最長的海岸線582公里,是“一帶一路”鏈接東北亞的重要節點、中國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集空港、海港、高鐵、高速為一體的立體化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拉近了與世界主要城市的時空距離。鹽城建有珍禽和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際濕地城市”兩張生態金名片,成功舉辦2023全球濱海論壇
會議。
除了自然生態環境好,鹽城全力培育“5+2”戰略性新興產業和23條重點產業鏈,全面啟動低(零)碳產業園建設,工業全口徑開票銷售近萬億,晶硅光伏電池片、組件和風電裝備綜合產能列全國地級市首位。在工業經濟的強勁支撐下,去年鹽城經濟總量達7080億元,在中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第39位,展現出蓬勃生機和巨大潛力。
周斌提到,近年來,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30·60”雙碳目標指引下,鹽城市堅持面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致力打造全球有影響、全國樹標桿的
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城市和新能源產業融合集群,努力實現兩個“2000”目標,即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0萬千瓦,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發展海上新能源,鹽城具有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沿海風能資源富集,100米高度年均風速超過7.6米/秒,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可達3000—3600小時,是全球最具開發價值的海上風場之一。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400-1600千瓦時/平方米,年發電量利用小時數1200小時左右。現有可開發的海上風電和光伏資源約60GW,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
發展海上新能源,鹽城具有集群成鏈的產業優勢。風電裝備集聚了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構建涵蓋研發設計、裝備制造、資源開發、運維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海上風電整機產能約占全國40%,已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裝備綜合產能最大的基地之一。光伏行業全國前10強企業有8家在鹽城投資,硅片產能53GW/年,光伏電池片產能73.2GW/年,光伏組件產能95.3GW/年,綜合產能位居中國城市第一位。
發展海上新能源,鹽城具有中歐合作的堅實基礎。與法國、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在資源開發、裝備制造、技術創新、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國際合作,努力在世界新能源產業版圖中嵌入更多“鹽城坐標”。由國家能源集團和法國電力集團合資建設運營的東臺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開創了中歐合資海上風電建設和運營的先河,為全球海上新能源合作提供了先行先試的寶貴經驗。
周斌表示,加強中歐海上新能源合作,有助于發揮互補優勢,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助力全球能源轉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打造成為資源對接、智慧碰撞的高層次國際
平臺,推動中歐雙方在產業項目、技術研發、數據共享等領域開展多元化、多層次交流合作。”周斌表示,歡迎來自全球各地的嘉賓圍繞“風光火氣氫”一體化開發、“源網荷儲”一體化布局,共同參與海上新能源開發,共同參與鹽城低(零)碳產業園建設。
“我們將全力做好服務保障,讓大家投資放心、發展安心、生活舒心。我們堅信,在《中歐領導人氣候變化和
清潔能源聯合聲明》等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的指引下,雙方在能源發展政策與市場改革、
清潔能源轉型、
碳交易合作等各方面,一定能夠達成更多共識,形成更加豐碩成果,為全球碳達峰、
碳中和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周斌說。(文靜 報道員:席航飛 徐新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