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工商聯獲悉:全國工商聯近日首次出版發行了《中國民營企業
綠色發展報告(2022)》,以全國10623家民營企業填報的問卷調查數據為依據,結合公開信息梳理總結了2021年度我國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污染減排、節能降碳、
綠色轉型升級等領域的實踐成果和典型
案例。
調查顯示,約九成民營企業對“兩個正面清單”政策推進企業綠色發展的認同度較高。同時,隨著我國工業園區環境基礎設施供給水平不斷提高,有62.6%的民營企業入駐當地工業園區,受益于環境治理
托管服務模式,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其中,有色、化工、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的民營企業入園比例更高,分別為83.3%、78.4%、71.9%。
各地積極開展節能降碳行動落實“雙碳”目標,重點地區民營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調查顯示,約30%的民營工業企業編制過“碳達峰、
碳中和”路徑相關實施方案,53.5%的高耗能行業民營企業設立了專門負責節能降碳相關職能部門并積極應用減碳技術。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曾表示,低碳轉型面臨兩方面風險。一方面是因低碳政策和低碳項目實施產生的直接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是實施低碳轉型路徑可能產生的間接負面影響。綠色低碳轉型將重新定義資產價格,重塑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例如,對發電企業來說,
新能源發展趨勢下,公司煤電設備的估值可能會下降,甚至成為沉沒成本。而實體行業資產估值的變化又會影響到金融機構及投融資行為,“碳中和”將重構企業競爭規則和核心競爭力。
“所以我們要量化評估這些風險對企業、經濟、財政、金融體系的影響,減少高碳資產的風險敞口,進而有效地支持綠色低碳轉型。這需要理論上的創新,在資產評估、
會計準則等方面都需要重新去構建。”劉尚希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