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可持續發展大有可為
一滴水發6次電!隨著日前白鶴灘水電站的全面投產,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連珠成串”,構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突破11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我國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一年來,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1.94億噸,累計成交額達84.92億元……
過去的2022年中,我國“雙碳”工作自上而下穩中求進,在多個層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劉德春在生態文明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上通報,“雙碳”目標提出兩年來,各項任務扎實推進,實現了良好開局,各方面進展好于預期。
同時我們也看到,2021年,部分地區和行業出現了拉閘限電等一刀切的“運動式減碳”。于是,2022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不搞“運動式減碳”、不踩“急剎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國內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更加強調“積極穩妥”“分步驟實施”。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入第三個年頭,我們欣喜地看到,能源、工業、交通、金融等領域的“雙碳”政策不斷細化;各個省市新一年的節能降碳方案陸續出臺;企業作為降碳主體,更是身體力行,沿著“雙碳”目標路線圖穩步前進:京東物流在行業內率先提出物流園區碳中和的完整解決方案,騰訊集團宣布了“凈零行動”,提出自身運營和供應鏈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阿里達摩院研究團隊提出的AI解決方案將讓實驗項目的碳排放量較基準下降13.6%,電費下降28.2%,電網波動減少17.9%……
綠色發展不是替補選項,而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宣示。放眼未來,中國探索的這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中國式”高質量發展道路,大有可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