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歐洲鋁價值鏈的歐洲鋁協近日發表聲明,對歐洲議會關于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的全體投票結果感到特別失望。歐洲鋁協認為,歐洲議會選擇將間接排放納入其提案,反而會導致全球鋁生產的
碳排放量增加。此次投票通過的方案沒有任何可靠的方法來計算進口的間接碳成本,也沒有意識到歐洲電網更接近脫碳,才能從間接排放的CBAM中獲益。歐洲鋁協呼吁采取更加謹慎的方式逐步減少間接排放,并強調即將與歐盟成員國進行的機構間談判,可以在扭轉當前不斷增加的碳疏漏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歐洲鋁協認為,一般情況下,電力占高電力密集型原鋁生產成本的40%。自2021年10月以來,由于歐洲電力成本創歷史高位,導致歐洲損失了50%的原鋁產量(110萬噸)(注:歐洲指歐盟27國和歐洲自由貿易區國家)。歐洲產量的降低(損失),立即被第三國(尤其是中國)的產量增加所取代。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國正在裝備新的產能。由于這些國家原鋁生產的平均
碳足跡比歐洲高出3倍。由于原鋁產能轉移,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凈排放量增加了1030萬噸,相當于200萬輛汽車的年排放量。歐洲(歐盟、歐洲自由貿易區、英國)原鋁生產的碳排放強度約為每千克鋁生產6.8kg CO2,而全球平均CO2為16.1kg,中國平均CO2為20kg(這個數據老舊了,與事實不符——編者)。歐洲鋁協警告稱,這只是全球鋁排放量上升的開始。
歐洲鋁協總干事Paul Voss表示:“我們的行業正在加速
綠色能源轉型,通過與清潔技術生產商合作,開發基于歐洲生產的可持續鋁的新解決方案。然而,我們有證據表明,現在在CBAM中包括間接排放將阻礙這些脫碳的努力,因為這將加固我們行業當前的高能源
價格,并刺激碳泄漏。CBAM的設計,違背了原本的實際意圖,歐洲失去鋁產業,不僅對我們歐盟的戰略自主性是個壞消息,而且也阻礙了歐盟阻止全球變暖的努力。”
CRU受歐洲鋁協委托,對歐洲碳邊界調整機制監管進行了研究評估。結果表明,如果在電網脫碳和現有碳疏漏措施取消之前,將間接排放納入CBAM,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歐洲原鋁冶煉廠將失去其經濟生存能力。這是因為,由于歐盟的電力市場設計,第三國的碳密集型鋁生產商將比使用綠色電力的歐洲生產商支付更少的間接碳成本。如果用碳密集型進口替代歐洲生產的更大份額,用于半成品制造的原鋁進口量可能會增加43%,并導致總增值損失高達77%。
Voss稱:“我們歡迎議會提議的審查機制,以測試逐步取消產業分配對業內的影響,但不幸的是,今天的CBAM表達是悲催的,也將弊大于利。議會制定相關條文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歐洲的產業,但CBAM的表決結果,即給歐洲制造商造成太多的痛苦,這一事實應該讓立法者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我們相信將在稍后階段逐步引入間接排放,使我們的生產者能夠在歐洲電網脫碳的同時,在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競爭。在對CBAM進行適當測試之前,將間接排放包括在內,將減緩我們到2050年實現
碳中和的進程。Voss總結稱:“如果歐洲不存在鋁生產設施,導致投資枯竭,我們就無法保持可持續性地位,我們也無法與碳密集型生產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