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計劃首批對水泥、鋼鐵、電力、鋁和化肥行業征收“碳關稅”,預計2026年正式實施。家電產業雖不在此次范圍內,但作為終端生產環節受到上游鋼、鋁等原材料的影響抬升成本,且面臨將來擴大征收范圍的預期,我國家電企業并非“高枕無憂”,必須主動作為、積極應對。
會增加出口企業成本
回顧歐盟“碳關稅”設置的歷程,在2020年通過的《歐洲
綠色協議》中,歐盟承諾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到2050年實現
碳中和。2021年7月,歐盟委員會首次提出“碳關稅”提案,并計劃于2023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2022年3月,歐盟理事會宣布,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俗稱為“碳關稅”)獲得通過,該機制是指在實施國內自身執行嚴格的氣候政策基礎上,要求進口或出口的高碳產品繳納或退還相應的稅費或
碳配額。
據了解,“碳關稅”設置2023-2025年為過渡期,在此期間,進口產品無需繳納“碳關稅”,但進口商需每季度提交包括當季進口產品總量、產品直接和間接
碳排放量等信息在內的產品
碳足跡報告。2026-2035年起將要求支付
碳排放費率并逐年提高。但目前還只是框架性的提議,官方碳
價格、歐盟企業獲取免費排放配額的退出時間表、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收入分配方案、出口產品的碳成本退稅等關鍵問題暫未明確。
波士頓咨詢(BCG)最新研究深入分析了歐盟碳關稅對重點行業的經濟影響,發現碳關稅對行業利潤的侵蝕影響可高達40%,而且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都將感受到成本增加帶來的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該方案是歐盟
碳減排的重要舉措,強化
碳管理,防止碳轉移或碳泄露,加快歐盟及全球碳中和步伐,不排除未來擴大征收范圍到更多產品和服務的可能性。
中國是歐盟“碳關稅”首批征收五個領域的重要貿易合作方。根據騰訊研究院研究數據,使用進出口數據結合投入產出方法測算,2018年我國出口及進口產品的隱含碳排放就已經分別為15.3億噸及5.42億噸,對外貿易隱含碳凈出口約占全國總排放量10.5%,其中出口歐盟隱含碳排放2.7億噸,占17.6%,而從歐盟進口貨物隱含二氧化碳僅為0.31億噸。
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獲悉,我國對外出口的制造業產品大多處于全球產業鏈中低端,同時考慮到煤電為主的能源結構,我國產品在“碳關稅”上不占優勢。因此,實施“碳關稅”會增加我國出口成本,降低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增加高碳企業發展壓力、
新能源產業鏈野蠻生長且利潤微薄等問題。
業內人士也指出,發展中國家出現陣痛是必然的過程,中國企業不能對“碳關稅”心生抵觸,而是要堅定信心、勇于擔當,保持定力、積極作為。長期看,我國企業積極采取行動,加速低碳轉型發展,碳邊境調節機制對我國影響有望逐步弱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