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碳金融服務不再止步于“首單”
自2021年以來,商業銀行在碳金融的各個領域均進行了積極探索。《金融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多個首單“碳中和”債券、碳結構性存款、綠色金融類理財等碳金融產品相繼落地。
2021年,中信銀行發行國內首只掛鉤“碳中和”綠色金融債的結構性存款產品。隨后,興業銀行也發布了掛鉤“碳中和”債券指數的結構性存款。
2022年6月,中國工商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了100億元碳中和綠色金融債券,成為我國首個在境內市場發行碳中和綠色金融債券的商業銀行。
與此同時,各家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也在持續推動綠色金融類理財產品布局,多方位挖掘綠色金融領域投資價值。工銀理財、交銀理財、興銀理財等相繼推出ESG主題理財產品。
近年來,銀行業圍繞碳金融的動作頻頻,但在業內
專家看來,應用規模不大、參與機構不多、創新產品往往止步于“首單”等問題依舊廣泛存在。
“很多創新產品往往止步于‘首單’,主要原因是產品供給邏輯尚未完善,如公允價值確定、抵質押率商定、交易量活躍度和法律屬性判定等存在諸多未明確之處。”江蘇銀行綠色金融部副總經理董善寧在“碳市場擴容與
CCER重啟展望”
論壇上表示。
對此,錢立華表示,“一方面,考慮到全國碳市場尚處于運營初期,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品種、交易方式和交易參與方都十分有限,因此,銀行機構基于碳市場的金融創新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碳市場還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出臺。”
多位業內人士受訪時表示,推動金融與碳市場的深度融合,亟須進一步完善碳市場交易規則,賦予碳市場一定的金融屬性。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