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保護和支持生物多樣性需要金融機構
第一,現在的生物多樣性是數億年前生物大爆炸之后演化的結果,然而在人類金融工業文明短短幾百年之后,整個的生物圈、生物多樣性就面臨快速、巨量的損失。這種情況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喪失的趨勢很難說得到了遏制。第一個原因是,現在人口還在大量增加,人類活動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據聯合國與一些第三方智庫的預測,全球人口要到2065年才達到高峰,也就是90多億;另一個原因是,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是不可避免的,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會改變的。OECD國家是最早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的國家,中國也接近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而這兩部分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到25億,不到全球人口的1/3,現在全球人口超過78億,每年還以6000-7000萬的數字在增加。所以說,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金融機構、企業各方面的參與,這也是昆明-蒙特利爾后2020框架倡議的重要倡導方向。
第二,金融機構在支持生物多樣性方面負有重大責任,因為金融機構與企業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它是動員資金的。資金存在于社會各方,它動員的實際上是一種社會資源。不管是通過理財的方式、還是通過信用轉換的方式,它本質上是幫助客戶管好存款,把資金運用到最有效的方面去。正因為金融機構動用的是社會資源,服務的是社會對象,所以面對生物多樣性日益主流化的大趨勢,金融機構沒有理由不承擔起助力保護生物多樣性這個重要的責任。
第三,金融機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金融機構不但可以動員資金投向有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它起到了杠桿的作用,不管是通過股權投資還是債券融資,其實都給客戶提供了很大的杠桿。企業如果沒有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作為支點、杠桿,很難展開廣泛的投融資活動。所以在塑造企業的行為方面,銀行、保險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其實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第四,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日益主流化的大趨勢下,銀行、保險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聲譽風險也在逐步上升。面對這種趨勢,銀行應當積極發聲、積極支持、適應趨勢,以保護好自己的聲譽。本質上,金融機構經營的是自己的聲譽,管理的是客戶的風險。不管是公募理財,還是發放保單、動員零售存款,都是靠聲譽來吸引客戶長期的投入。
所以從這四個層面的趨勢來看,銀行和保險機構在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責無旁貸的。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