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碳中和目標下
綠色金融發展駛入“快車道” 來源:新華社
“我國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包括
碳金融等在內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將迎來巨大機遇。
29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消息明確提出,以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綠色貸款保持較快增長。三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比年初增長16.3%,高于同期整體貸款增速。截至今年6月,我國綠色信貸余額已逾11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
綠色債券存量規模約1.2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
興業研究首席綠色金融分析師錢立華說:“2020年,我國綠色信貸和綠色公募基金規模均快速增長。雖然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綠色債券發行有所放緩,但從三季度開始已經回暖,其中企業發行的綠色非金融債券規模占比顯著提升。”
她指出,“藍色債券”的發行是2020年綠色金融發展的另一亮點,包括中國銀行、興業銀行等在內的中資機構開始發行“藍色債券”,用于支持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護。
當前,綠色復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各國相繼推出涉及能源、交通等領域綠色轉型的支持政策。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在加快綠色發展、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也將不斷細化措施,這為綠色金融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中國銀行近期發布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我國綠色金融業務規模有望達到16萬億元左右。
10月份,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出臺《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發展,明確提出“投入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資金規模明顯增加”的目標。
碳金融發展由此將步入“快車道”。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綜合業務處副處長趙建勛說,“十四五”時期,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將加快,隨著市場不斷完善,金融機構就可以提供
碳交易賬戶
開戶、資金清算結算,碳資產質押融資、保值增值等各項涉及碳金融的業務,碳金融發展空間會被逐漸打開。
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推動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環境信息披露等落地。總規模達885億元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于今年7月設立。越來越多的保險資金積極參與綠色項目投資。
據了解,央行正在修訂《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將傳統化石能源的生產、消費類項目移出支持范圍,增加氣候友好型項目。下一步還將研究建立強制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趙建勛說,近年來,涉及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在內的我國綠色金融標準不斷完善,從定性逐步走向定量,有助于更好發揮綠色金融的導向作用。
專家表示,要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通過金融服務引導更多社會資金進入綠色產業發展。
從趨勢上看,中國銀行報告認為,2021年綠色金融將逐漸成為銀行業的主流經營模式。將有更多銀行借鑒國際經驗,制定集團統一的包括綠色金融、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等的綠色發展戰略。
“預計金融業會逐步降低高碳資產配置,增加更多綠色資產的配置。同時,將氣候環境風險管理納入機構的商業戰略和商業決策。”錢立華說,在政策引導下,也會有更多金融機構提出自身碳中和目標,樹立負責任的金融機構形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