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旨在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提供金融支持。“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建立
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設立綠色發展基金”,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省份,山西省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戰略期,發展綠色金融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新支點,有利于山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持續快速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改革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培育一批專業化環保骨干企業,提升綠色發展能力。作為煤炭大省和國家級能源基地,面對沉重的資源代價和環境代價,發展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山西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戰略選擇。
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可以用金融手段、金融創新來影響資源的配置及產業結構的優化,推進綠色經濟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介紹,截至2018年末,我國最主要的21家銀行綠色貸款的余額已經達到8萬多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了16%。與此同時,我國境內綠色債券存量規模已經接近6000億元,位居世界前列。
在此背景下,山西綠色金融業務發展迅速。2016年,山西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山西綠色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山西省綠色金融體系,通過綠色金融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等新興行業的發展及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經過兩年的時間,全省21家主要銀行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增長率超過17%,工、農、中、建四大行綠色信貸余額合計超過1000億元,占全省綠色信貸比重的60%以上。
隨著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的不斷發展,在廣泛籌集資金、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三個方面幫助山西省能源企業走出困境,促進能源結構轉型。
綠色金融促煤炭產業轉型發展
但有不少聲音質疑關于綠色金融到底要不要幫助傳統煤炭企業?要知道,煤炭完全可以清潔化利用,關鍵看如何利用。以煤炭消費量占比最大的電煤為例,煤炭利用中除塵效率已高達99.7%。經過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已低于天然氣利用排放標準。由此可見,技術已經不構成問題,重要的是如何推廣與應用。
2017年7月,山西國際能源20億元綠色公司債券在上海證券所舉行發行路演,這是山西首單綠色債券,也是中西部地區首單由能源類企業發行的綠色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國際能源垃圾發電、污水處理、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投資;晉煤華昱煤化工優先責任公司非公開發行15億元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高硫煤清潔利用循環經濟工業園一期百萬噸清潔燃料項目的建設。
“我國綠色金融并不排斥煤炭,煤炭產業轉型過程中需要借助綠色金融的力量。比如原煤清潔化、工業鍋爐及窯爐改造升級都需要資金的支持,融資的資本導向能夠引導煤炭產業向綠色清潔化發展。”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提出。據了解,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余熱暖民等余熱余壓利用、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提升改造、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效清潔化利用,都明確列在國內綠色債券發行指引中,得到綠色金融政策支持。
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在綠色金融配套政策、管理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促進煤炭產業綠色發展。據悉,2018年山西省退出煤炭落后產能3090萬噸。同時,加快發展
新能源,
新能源發電裝機占全省電力裝機比重突破30%,光伏領跑者項目發電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陳雨露表示:“金融支持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金融部門可以發揮市場機制的優勢,在廣泛籌集資金、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三個方面為國家綠色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支持。”
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亟待統一
隨著規模的提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也存在一定問題。其中標準不統一是綠色金融體系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商道融綠董事長張睿表示:“標準不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內與國際綠債標準有部分項目差別,我國綠債目錄中有部分涉及煤炭清潔利用的項目,而國際標準中是嚴格排除涉煤炭項目的,這個差別有發展階段的考慮;另一方面,國內也存在兩個綠債項目標準,里面大部分內容是重合的,但也存在一些標準規定的粗細不一。”
“同時,綠色債券信息披露現在已經有一些框架性的標準,我們希望看到有一些環境管理做得比較好的企業能夠率先更加細致地、完整地披露綠債的環境信息,這樣可以給市場帶來更正向的意義。”張睿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透露,下一步,綠色金融發展有三項核心工作要做,其中之一就是要構建我國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這個標準體系要求國內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他表示:“現在構建國家標準體系已經有相當的基礎。一是我國原有的各種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標準有很多合理的地方可以充分吸收。二是國外有些國家在綠色金融標準制定方面的經驗可以借鑒,我國經國務院批準的五大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也有許多實踐經驗可以總結和凝練。”
其中,浙江試驗區在這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一些做法可以通過總結提煉,在更大范圍推廣普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殷興山表示,浙江試驗區率先初步構建了較為可行的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等標準認定程序和方法,形成清晰、可執行的評價規范體系,保障綠色產融精準對接。另外,在綠色產品創新方面,目前湖州金融機構共開發綠色金融創新產品114款,衢州形成91個綠色金融創新
案例,部分已復制推廣到省內乃至國內其他地區。
“未來更多種類的金融機構都會考慮綠色因素。在投入產品或項目時,如果該項目是高耗能、高污染或對環境有很大破壞性,我們將限制進入;反之,注重綠色環保的項目或企業就將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這也給企業帶來了正向激勵。”殷興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