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機構構建碳排放核算體系的問題和挑戰
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碳排放核算體系還處于早期階段,部分金融機構應政策要求針對范圍一、范圍二排放進行了核算和披露,少部分
試點金融機構已開始部分范圍三排放的監測與核算工作,對范圍三中的投融資業務碳排放核算,面臨如下問題和挑戰:
數據可獲得性較差,數據質量有待提高。目前,金融機構碳排放核算高度依賴于投融資主體報告的碳排放數據,納入碳市場的控排企業碳排放數據信息相對完善,但非控排企業本身缺乏
碳管理經驗,可采集的信息非常有限,數據也缺乏完整性,因此,金融機構獲取碳排放數據的途徑受限,數據質量不高。如果金融機構依據投融資主體提供的基礎數據進行碳排放核算,則需要使用默認的碳排放因子數據(單位生產或消費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目前碳排放因子數據來源較為多樣,依據碳排放因子核算的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較差。
金融機構缺乏碳排放核算管理的內控機制。目前,大部分國內金融機構尚未建立投融資業務碳排放核算管理機制,碳排放的數據收集、數據存儲、數據核算及分析缺乏體系化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比如,針對投融資主體的碳排放數據如何收集,是收集原始能耗及過程排放數據還是碳排放核算結果,如何確定投融資主體的邊界、范圍,以及如何界定所使用的碳排放因子默認值數據來源等。如果缺少明確的指導原則和管理制度,收集與核算的碳排放數據就會五花八門,缺乏可比性,金融機構也無從據此制定相應的投融資管理政策,從而降低了投融資業務碳排放核算的應用效果。
金融機構的碳排放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金融機構尚未設置專業的碳排放管理崗位,缺乏具備碳核算及數據分析的人才。并且金融機構投資標的所涉及的各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源存在較大差異,僅僅具備碳排放相關專業知識是不夠的,碳排放核算還需要對該行業的工藝流程有一定了解。此外,基于碳排放數據分析結果改進投融資政策,更是對管理人才有較高的專業知識要求,需要既懂金融又懂碳排放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基于項目融資的碳排放或碳減排核算方法有待完善。一般來說,碳減排項目需要在開發、施工和調試結束后才能真正產生碳減排量,而在那時,項目可能已被出售或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再融資,金融機構原本提供的股權融資或債務融資可能已經全部退出或償還完畢,而事實上相關減排項目與金融機構在初始階段的支持密不可分。因此,以實際發生的碳減排量為基礎來核算融資碳減排可能無法真實反映金融機構對融資碳減排的貢獻。同理,針對運營過程中將產生高碳排放的項目,在運營前的施工階段碳排放量相對較少,以此階段實際發生的碳排放量為基礎來核算投融資業務碳排放量,可能也無法真實反映金融機構對投融資業務碳排放的貢獻。
投融資業務碳排放存在重復計算問題。當金融機構向同一價值鏈中的公司或項目發放貸款或投資時,不同范圍的貸款和投資排放之間會出現重復計算。比如,當金融機構同時為燃煤電廠以及使用該燃煤電廠電力的工廠提供貸款,按照現有的金融機構碳核算方法,燃煤電廠的范圍一排放和工廠的范圍二排放都需要被計入,而這兩者本質上是同一排放,在金融機構核算融資排放時卻被重復計入了兩次。因此,對于同時為上下游提供投融資的金融機構來說,現有的投融資業務碳排放核算方法可能會高估整體投融資業務的碳排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