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海:大家都知道,氣候變化事關人類興衰存亡和國家戰略利益,與全球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
碳排放問題正在成為國際政治較量與經濟利益博弈的焦點問題。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在《WMO 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中指出,大氣中二氧化碳(CO?)的含量從工業革命前的280 ppm(百萬分比濃度)迅速增加到了如今的410 ppm。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21年氣候變化:自然科學基礎》指出,全球變暖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即使溫室氣體排放大幅減少,世界也有可能在未來20年內暫時升溫1.5攝氏度。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設立了
碳中和目標。這些國家和地區覆蓋了全球40%的GDP和5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我國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貢獻者和積極踐行者。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中發揮重要作用并積極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1992年11月批準加入《公約》,1998年5月簽署《京都議定書》。同時,立足自身國情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措施,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我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對我國
碳減排工作和
碳匯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洋是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領域,在“雙碳”戰略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是陸地碳庫的20倍、大氣碳庫的50倍,不僅能長期儲存碳,還可以對CO?進行重新分配。海洋碳匯相比森林碳匯具有儲碳量大、儲存時間長等優勢,尤其是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其碳埋藏能力非常突出,是開放大洋平均埋藏速率的180倍。它們雖占全球海洋的面積不足0.2%,卻貢獻了全球海洋沉積物有機碳埋藏總量的50%,是生物圈中最強烈的碳匯之一,成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關鍵區域。陸海交錯的海岸帶地區,不僅在固碳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對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糧食安全也很重要,在應對污染和極端氣候事件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緩沖作用。
海洋碳匯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多領域的各種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核算方法和價值實現路徑,共同構成了一個多維的復雜系統。為了規范化核算我國海洋碳匯能力和潛力,《海洋碳匯核算方法》行業標準在解決海洋碳匯的量化問題方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系統規范了海洋碳匯核算工作的流程、內容、方法及技術等要求,構建了適用于我國海洋碳匯核算的
方法學體系,確保了海洋碳匯核算工作有標可依,填補了該領域核算方法行業標準的空白,有利于推動我國海洋碳匯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