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不同層面碳計量
在生態環境部10月27日舉辦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工作需要堅實的數據基礎,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發揮著對“雙碳”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基礎保障的作用,這是基礎性工作,非常重要。
李高表示,碳排放統計核算涉及社會生產生活各個領域和行業、技術產品、門類非常多,核算方法也是多樣的。“在這種情況下,急需建立完善統一規范的統計核算體系。”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基本建立。碳相關計量基準、計量標準能力穩步提升,關鍵領域碳計量技術取得重要突破,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測量能力基本具備;新建或改造不少于200項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制修訂不少于200項計量技術規范,籌建一批碳計量中心。到2030年,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更加健全。
“今天發布的有關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提法,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孟兵站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11月1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在核算能耗強度時,原料用能消費量從各地區能源消費總量中扣除,地區生產總值不作調整。在核算能耗強度降低率時,原料用能消費量同步從基年和目標年度能源消費總量中扣除。
《實施方案》提出開展雙碳標準強基行動。圍繞重點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加快行業標準制修訂。支持具有影響力的社會團體制定高質量團體標準,將技術水平高、實施效果好的團體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陶嵐帶領的綠普惠團隊已開展了多年生活領域減碳的探索。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碳普惠領域也需要更高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建設。今年4月,由中華環保聯合會發布的《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導則》團體標準發布就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被多地政府和企業認同,為衡量消費領域的碳減排量貢獻一把“標尺”。
此外,《實施方案》提出,成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加強碳計量政策研究和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制定碳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在線監測設備校準、碳排放與碳監測關鍵參數測量方法、企業碳排放直接測量方法、城市碳排放時空反演方法、
碳匯計量等計量技術規范,推進不同區域、行業、企業碳排放測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