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價穩中有升,市場擴容將推動綠色發展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首日實現開門紅,成交量410.4萬噸,成交額2.1億元,收盤價51.23元/噸,較48元/噸的開盤價上漲6.73%。全國碳市場經過兩個履約周期,市場交易規模逐步擴大,交易
價格穩中有升,交易主體更加積極。
截至2024年7月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4.67億噸,累計成交額271.58億元。其中,第二個履約周期內增長明顯。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顯示,第二個履約周期綜合價格收盤價在50元/噸~82元/噸之間波動。2023年底,綜合價格收盤價為79.42元/噸,較開市首日開盤價上漲65.46%,較第一個履約周期收盤價上漲46.48%。隨著第三個履約周期相關工作的持續推進,市場交易價格整體呈現穩步上揚態勢。
企業通過碳市場交易,收回
碳減排成本,且有所回報,就會更有動力推動自身的減排行動,形成良性循環。合理的碳價上升預期是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和投融資關鍵。當碳價高于邊際減排成本時,企業投資低碳技術的內部回報率將顯著提升,這將吸引大量資金涌入,促進經濟向低碳轉型。
近日發布的《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相比2018年,去年全國火電碳排放強度下降2.38%,電力碳排放強度下降8.78%。隨著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逐步擴大,以市場的手段推動行業減排的效果還將進一步顯現。
“今年,國家將進一步擴大全國碳市場的行業覆蓋范圍,在電力行業基礎上納入電解鋁、鋼鐵等行業企業。”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國輝告訴記者。
“現階段迫切需要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表示。擴大行業范圍是提升全國碳市場有效性、活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迫切需要科學合理確定不同行業的納入時間,分階段、有步驟地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碳排放重點行業。
那么,如何判定一個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條件已經成熟?嚴剛表示,經過分析研判,提出幾個判定原則。第一,要看行業減排的迫切性;第二,要看行業能否統籌減污和降碳;第三,要考慮行業的接受程度;第四,要看數據質量的基礎;第五,要看行業邊際減排成本;第六,要看國際社會的關注度。“基于這些原則,我們也進行了全國碳市場擴容成熟度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水泥、電解鋁、鋼鐵行業在上述各方面更具優勢。”嚴剛說。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