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砍樹也能致富,好空氣也能賣錢。在福建省三明市,林票、林業碳票是兩張家喻戶曉的“票據”。
作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策源地之一,三明市近來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推出林票、林業碳票,不僅保護了綠水青山,也有力拓寬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富了萬千林農。
小小林票激活沉睡林地
盛夏時節,記者驅車行駛在“中國綠都”三明,目之所及,滿眼皆綠。清晨時分,三明市沙縣區富口鎮白溪口村一處林地涼風習習,沿著林間小路拾級而上,一株株杉木茂密挺拔、整齊排列,耳畔不時傳來鳥叫蟲鳴聲。
望著眼前的這片山林,白溪口村村支書黃輝感慨不已。他告訴記者,白溪口村共有林地2.3萬畝,前些年,因當地村民大都外出經商、務工,村里不少林地一度處于失管狀態。未曾想,一張小小的林票,激活了這片沉睡的林地。
黃輝口中的林票,是三明市近年來推出的一項改革舉措。為破解森林資源難變現、集體林質量難提高等問題,三明市2019年啟動林票制度改革
試點,鼓勵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將與村集體、林農合作共有的林權份額化、價值化,制發成可流轉、可質押的收益憑證。
白溪口村是當地較早啟動林票改革試點的行政村。2019年,該村將主伐后的693畝山場與沙縣官莊國有林場合作經營,共制發林票72萬元,村民每人分到300元林票。
“林票如同原始股,與國有林場合作經營后,林場包下了造林、護林的任務。村集體和村民的林地不用親自管,但該得到的收益,一點也沒少。”富口鎮副鎮長鄧享堯說,按照林票制度設計,如果林農中途退出合作經營,林場將按照3%的年利率,對林票進行兜底回購。
2021年,白溪口村林農楊孫忠與官莊國有林場簽訂了124畝林地的合作經營協議,并獲取相應價值的林票。隨后,興業銀行三明分行主動上門,向其發放149萬元貸款,用于流轉林地、購買苗木擴大生產。
“把林地交給專業團隊管理經營很放心。”楊孫忠算了一筆賬,自己管理的林地出材率平均每畝只有約8立方米,交給國有林場管理后,出材率增長不少。
就這樣,林票變成了“綠鈔票”,森林成了“活銀行”。據三明市林業局統計,截至目前,三明市累計制發林票總額7.68億元,惠及近8萬人,全市有411個村開展林票制度改革試點,試點村通過收取林地使用費等,村集體增收5萬元以上。
探索構建林業碳票
林業碳票,是三明建立在林票之上的又一創新。2021年3月開始,三明市探索構建林業碳票,采用“森林年凈固碳量”作為
碳中和目標下衡量森林
碳匯能力的基礎,開展
碳匯計量評估監測,對符合條件的林業碳匯量簽發林業碳票。跟林票一樣,林業碳票也享有交易、質押、兌現等功能。
“不砍樹也能致富,好空氣越來越值錢。”2021年5月,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三明市簽發。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的3197畝生態公益林折算成
碳減排量12723噸,賣出14萬元,村民人均分到150元。高唐鎮常口聯村黨委書記張林順說:“錢雖然不多,但意義深遠,更加堅定了我們走
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
如今,依托護林帶來的好生態,常口村大力發展生態漂流、森林康養、觀光農業等產業,村集體和村民收入穩步增長。張林順介紹,2023年,常口村村集體收入215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3萬元,村民真切感受到了“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
在三明,從林業碳票中獲利的村莊不在少數。4月28日,黃輝喜笑顏開——村里剛收到一筆來自上海的10萬多元的轉賬。不久前,白溪口村3000多畝生態公益林被折算成碳減排量16912噸,賣了10.89萬元。黃輝說:“這數額相當于村里每年為村民購買農村養老保險的支出。”
與此同時,三明林業碳匯的應用場景也在持續拓展。從鼓勵購買林業碳匯實現大型
會議、活動碳中和,到引導生態案件當事人認購林業碳匯來替代修復生態環境;再到鼓勵企業單位采取保底收購、溢價分成的辦法收儲林業碳票……截至目前,三明林業碳匯已經實現3000萬元交易金額,林業碳匯產品交易量和交易金額均位居全省前列。
這是三明市持續深化林改力促“生態美、百姓富”的縮影。“2023年,三明市森林覆蓋率77.12%,全市農民人均涉林純收入超過7600元、約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三明市林業局局長陳平說,下一步,三明將不斷健全林權、林票、林業碳票等交易機制,持續深化場村合作、村企合作,推動分散林地有效整合、集中經營,促進村財穩定增收、林農持續獲利。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