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下一步相關工作建議
如上所述,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的時間里,為了全國碳市場啟動運行后的逐步完善、深化和成熟,最終推動相關高排放行業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助力中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在未來完善階段的幾年內,需要扎扎實實重點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求真務實:從機制體制完善上多下“真”功夫,確保碳排放數據的準確可靠,真正筑牢全國碳市場有效規范運行的生命線。
全國碳排放數據造假問題在啟動當年就暴露出來,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全國碳市場在建設、運行和監管的多個環節,存在機制和體制上的漏洞。下一步需要針對這些漏洞進行認真推演和復盤反思,研究這些漏洞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從機制體制完善上多下“真”功夫,找到問題背后深層次的關鍵環節與本質原因及時整改補救。只有真正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關鍵環節才能“亡羊補牢”,才能從機制上確保碳排放數據的準確可靠,真正筑牢全國碳市場有效規范運行的生命線。
未雨綢繆:抓緊研究和制定“雙碳”目標下全國碳市場從強度控制為主向總量控制為主過渡的工作方案。
進一步完善全國碳市場的制度規則,未來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從目前的基于強度減排向基于總量減排的配額總量控制過渡。當前,各地都在抓緊制定碳達峰目標和方案,未來這些任務會分解到各級地方政府和各個重點行業。碳市場的總量目標可以和各省碳達峰的目標進行有效銜接,各地區、各行業的減排成本可以通過全國碳市場優化、實現碳排放配額資源的統一配置。建議主管部門未雨綢繆,抓緊研究和制定“雙碳”目標下全國碳市場從強度控制為主向總量控制為主過渡的工作方案。
穩中求進:逐步擴大納入行業,研究適時逐步引入投資者進入交易市場,持續提升碳市場交易活躍度。
建議在抓好發電行業數據質量的基礎上,同步開展其他行業的數據質量監督工作,爭取在2023年推動納入建材和有色行業,“十四五”期間逐步完成納入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適時引入機構投資者,抓緊研究和適時推出更加市場化與金融化的配額衍生產品(碳期貨、碳期權等),滿足信用轉換、期限轉換、流動性轉換等市場基本功能。通過監管透明化,提升市場化定價的水平,在此基礎上全國碳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統籌統一:加快建立統一的碳排放核算體系,為建設全國統一碳市場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
加強全國碳市場頂層設計與各項制度落地過程中的統籌考慮,尤其是對碳市場重要基礎的數據體系——碳排放核算體系的統籌與統一[12]。“十四五”時期,碳排放將成為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范圍內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或將加快建立,推動不同口徑的碳排放標準、核算指南的統一。
包容協同:全國碳市場建設和完善過程需要更加開放包容、與時俱進,并積極探索與其他政策機制的協同。
沒有一個市場是可以封閉運行的,全國統一碳市場作為環境交易體系的重大創新實踐也是如此,需要本著開放包容、與時俱進的原則積極考慮和兼顧與其他政策機制的協同。比如自愿碳減排項目(CCER)作為碳市場靈活抵消機制重啟后,需要與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綠色電力證書以及綠色電力交易等相關政策做好銜接。全國碳市場還需要與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做好差異化頂層設計,兩種機制相互多補位。
此外,目前全國碳市場的覆蓋范圍延續了試點時期的一貫做法,納入了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這主要是考慮發電側承擔了碳排放成本后,并沒有能力和機制將碳排放的成本向下游傳導,引導全社會節能降碳,因此試點的確均納入了電力消費的間接排放。隨著未來全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完善,碳市場是否一直覆蓋間接排放也值得商榷。后期全國碳市場的制度建設和完善,還需要高度關注電力市場相關政策出臺和發展情況,及時做好制度協同,讓兩種高度市場化的機制能“強強聯合”,共同推動能源轉型,助力“雙碳”目標的順利實現。
結語
中國的全國碳市場從啟蒙、試點、建設到啟動,一路走來也跨越了十余年的歷史,期間也有許多包括試點建設運行、全國碳市場啟動等成功經驗和創新實踐值得肯定。盡管全國碳市場啟動之后在數據基礎、交易表現、機制體制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前進的道路上有時會充滿艱辛甚至經歷曲折,但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市場各方要始終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主管部門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中央各項部署,積極開展推進碳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各項工作的大力推動下,對全國碳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
*本文作者:陳文濤、裴定宇、唐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Z].
[2]鄒驥. 建立碳市場的初心和定位:支撐中國經濟低碳轉型 [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8, (05): 96.
[3]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Z].
[4]王科, 李思陽. 中國碳市場回顧與展望(2022) [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 24(02): 33-42.
[5]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19-2020 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 [Z].
[6]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 [Z].
[7]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 [Z].
[8]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關于做好2022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 [Z].
[9]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的通知 [Z].
[10]汪惠青. 碳市場建設的國際經驗、中國發展及前景展望 [J]. 國際金融, 2021, (12): 23-33.
[11]郭偉, 陳志斌, 鄭喜鵬. 全國碳市場面臨的新挑戰及相關建議 [J]. 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 2021.
[12]袁劍琴. 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進展,問題及政策建議 [J]. 中國能源, 2021, 43(1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