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普惠:林業碳匯讓貧困村多了脫貧資金
碳排放交易制度不僅倒逼企業減排,也逐步讓更廣泛的公眾受益。
不久前,肇慶市懷集縣橋頭鎮的紅光村通過“賣空氣”再度獲得鄉村發展資金。此前由于資金、技術缺乏,當地產業發展較難,但紅光村有2萬畝自然生態林地,能凈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相關核查認證機構可計算出這片林地的凈碳量,從而賣給有碳排放需求的企業。
經核算測定,紅光村所屬12條自然村的碳匯林資源統一打包,碳匯資源為3804噸。今年9月,該村碳匯資源獲得省生態環境廳備案,11月6日,這筆資源在廣州碳排放交易所拍賣,總交易額為12.4萬元,隨后通過“綠碳貸”獲得鄉村發展資金。和紅光村一樣,近年來,粵北多個林業資源豐富的貧困村通過林業碳匯獲得了脫貧資金。
這得益廣東逐步建立的以碳排放權抵消為特色的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東允許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生態發展區的林業碳匯、分布式光伏類等碳普惠減排項目引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建成至今,控排企業累計購買150多萬噸、價值2500萬元的林業碳匯、分布式光伏類等碳普惠核證減排量,為全省精準扶貧、生態扶貧提供了有效的補充手段。
事實上,碳普惠制度也正讓更多公眾在日常生活中受益。乘坐公交地鐵、走路1萬步、騎單車,然后轉換成
碳幣兌換雙肩包、文具盒等,這樣的“低碳收益”已經在廣州發生。目前廣州已上線全國首個城市碳普惠平臺,通過
綠色出行、節水節電等低碳行為,就可獲得
碳幣,兌換商品,部分碳減排量經過核證后還可以進入廣州碳排放交易所交易變現。
另外,廣東也先后推出配額抵押融資、配額回購融資、配額遠期交易、配額
托管等多個
碳金融產品,還研發碳期權等
碳金融衍生產品,并支持和鼓勵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發展碳金融服務業務等。
“離國家承諾的時間不多了,廣東未來發展面臨的碳空間逐步縮小,還需繼續控制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廣碳捕集等低碳技術。”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推動全省二氧化碳排放在全國率先達到峰值,珠三角城市群在全國率先達到峰值。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