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以發電企業為突破口
以發電企業為突破口
《方案》以發電企業為突破口,并提出發電行業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為重點排放單位。其中,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其他行業自備電廠視同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管理。
全國碳市場為何先期啟動發電行業?李高解釋,發電行業良好的數據基礎、相對單一的產品特性、相對規范的管理等因素讓該行業數據核查更容易,配額分配也簡便易行。同時,發電行業排放量很大,一旦啟動全國碳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將給發電行業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重點企業又該如何參與其中?北京京橋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京橋熱電”)總經理安振源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全國碳市場啟動給公司帶來的挑戰大于機遇。“作為北京市能源供應企業,政治保電和民生保熱任務重大,機組長期低負荷率運行,能耗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升高,公司將承受環保成本和碳排放成本的雙重壓力和挑戰。同時,作為
清潔能源生產企業,公司排放較低,如果配額核定時,不考慮現狀和成長空間,容易形成對排放較低的企業配額更低局面,造成‘鞭打快牛’的結果。此外,在整個碳市場主體中,發電行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且目前金融管制較多、監控不完善,規則尚不明晰,想在未來全國碳市場中獲得較高收益還存在較大挑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與京橋熱電相同性質的企業大多存在上述擔憂。張杲表示,企業要想實現碳資產效益的最大化,首先要做好碳資產管理,測算企業減排成本,在了解碳市場
走勢的同時,確定好價格預期,控制好
履約成本。一方面可以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降低
履約成本;同時也可采取分批次逢低購買的方式,盡量避免在履約期前后集中購買。其次,企業可以開發或購買CCER產品,運用價格較低的CCER產品抵消一部分排放量用于履約,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也對發電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他說,管理水平高、單位產品排放低的企業,生產越多獲得的配額相應就會越多,獲得的發電市場空間也會越大。相反,管理水平、技術裝備水平比較低,單位排放又相對較高的企業,將在未來市場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