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碳匯項目要謹慎
有媒體報道說碳匯交易的單價很高,現在國內外林草碳匯交易的整體情況如何?
林草碳匯研究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水榮介紹,從市場供給量看,國際碳市場中林草碳匯供給量占比較高,曾經一度達到42%;但國內碳市場的林草碳匯在CCER產品中占比不足2%。從交易
價格看,2023年11月初,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
價格最高達到82.70元/噸,CCER價格預期可以達到68.89元/噸,其中
北京碳市場價格相對較高,碳排放配額成交均價達到123.77元/噸,CCER成交均價達到70.50元/噸;而國際碳市場中,碳匯價格為8~10美元/噸,與國內CCER價格接近。“總體來看,盡管碳匯交易受社會關注的程度較高,但真正符合碳匯項目開發條件且進入市場交易的高質量碳匯并不多。”
除了全國和地方
試點碳市場之外,許多省市也探索了多種形式的碳匯開發與交易機制,例如林業碳票、林業碳普惠、紅樹林碳匯等。在吳水榮看來,這些地方碳市場的碳匯核算方法差異較大,碳匯產品的質量普遍不高,交易價格也呈現多元化。“有些報道中提到單筆碳匯交易的單價很高,主要是一些探索性的碳匯項目,通過
買賣雙方協議定價或
拍賣的形式在碳市場外交易。這種情況比較特殊,不具有代表性。”
作為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碳匯項目的開發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少人希望能夠開發更多碳匯項目方法學,提高用碳匯抵消碳排放的比例,甚至針對碳匯出臺額外的優惠政策。一時間,開發林業碳匯似乎成了高回報的熱門領域。對此,朱建華提醒:即使碳市場覆蓋的行業范圍逐步擴大、需求進一步增加,包括CCER在內的碳匯交易也只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的補充和調節手段,全國各重點領域面臨的首要任務還是減排和降碳。“目前,國際碳市場對于碳匯交易和碳抵消機制還存在諸多爭議,如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ETS)、國際航空業碳抵消與削減機制(CORSIA)、國際核證碳標準(VCS)等。因此,碳匯交易的風險與機遇并存,開發碳匯項目要謹慎。”
業界專家認為,以林草為主的陸地生態系統,其
碳中和功能毋庸置疑,鞏固和提升林草碳匯能力在國家“雙碳”戰略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要正確理解“公益性碳匯”環境效益的普適性和“可交易碳匯”經濟價值的局限性,既要普遍提升碳匯功能,也要規范碳匯產品交易。
儲富祥表示,今后林草碳匯工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一是深入研究森林、草原、濕地等林草碳匯能力提升路徑,引導社會力量多元化參與林草碳匯提質增效;二是加強林草碳匯計量監測相關研究和大數據
平臺建設,提升碳匯核算的精度和效率,服務碳中和戰略目標;三是健全碳市場制度建設,完善林草碳匯項目管理機制和激勵政策,規范林草碳匯交易的管理與監督;四是拓展“碳匯+”多種碳交易產品和碳中和應用場景,激勵全社會通過參與碳匯交易實現個人、企業或組織的碳中和。(本報記者 張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