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文介紹說,目前有兩個
碳市場,其中,強制
碳市場主要針對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能源密集型企業或行業,類似于約束機制,讓這些企業支付應該支付的外部性減排成本,而自愿碳市場更多的是激勵機制,激勵那些低碳的、零碳的甚至負碳的企業,所以通過這樣的制度設計起到激勵作用,通俗講,一個像罰款一個像補貼。
他說,自愿碳市場目前不是特別公開,很多是類似于私募一樣,其統計無法精確,據說去年的規模大約是十億到二十億美元,預計2030年可達到五百億到一千億美元,還有人預計到2050年可能達到五千億美元。
梅德文強調,碳市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產物,而氣候變化有兩個顯著特點,第一是國際化或者國際性、世界性,另外是市場機制和競爭手段。
碳市場最鮮明的兩個特點是有產權、金融屬性。只有符合這兩個條件,碳市場才能做到有效性、流動性、穩定性。在其看來,目前從政府到民間,從產業到金融,從供給到需求,從國內到國際,正在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構建一個以自愿碳市場為基礎的碳定價體系,這是一個趨勢。
“全世界接近一半的光伏在中國,超過一半的
新能源汽車在中國,超過1/4的新的綠化面積在中國,中國出口新三樣、光伏、鋰電池、
新能源汽車,但是如何才能做的更好?”,梅德文說,至少要有兩個條件,第一是長期、穩定的預期,第二是長期的資金。
“這都離不開綠色金融,離不開資本市場,離不開綠色債權、綠色股票等等,雖然目前中國碳市場規模很小,但是我認為在中國
碳中和的過程中,在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絕對離不開碳市場,碳市場可以為中國的新動能提供一個長期預期,一個類長期資金”,他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