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萬噸林業碳匯
我說:“是呀,北京冬奧會實現碳中和,森林碳匯的吸納中和作用發揮了很大作用。森林樹木在生長時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就是林業碳匯。它可以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起到中和碳排放的作用。通過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碳匯,吸收這次冬奧會排放的二氧化碳,從而使冬奧會凈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得以實現。”
梅馨說:“冬奧會是巨大的賽事,北京竟然儲備了這么多的森林碳匯。”我說:“是呀,從申報冬奧會開始,植樹造林形成森林碳匯就確定為了冬奧會碳抵消碳中和的主要措施。京津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工程在2016-2021年期間,以及,北京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在2008-2021年期間的碳匯量,都在計量、監測和核證后,捐贈給了北京東奧組委會。這兩個項目,一共產生的碳匯量是110萬噸。可以吸納中和幾乎全部冬奧會的碳排放。”
梅馨說:“這些森林在完成冬奧會碳中和任務后,其產生的吸納中和碳排放能力還能保持多久呢?”
我說:“樹木生長過程中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碳,雖然樹木也有自然的衰老和死亡,但樹木的壽命比較長,少則幾十年,多則成百上千年。而且,這次冬奧會碳匯林的培育,選擇的主要是油松、側柏、槐樹、銀杏等北京本土的鄉土樹種,這些樹種的生長符合北京市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在生長過程中更加健壯,不需要大量額外的管護,吸碳固碳能力比較強。而且,碳匯開發周期一般是20~30年,但這些樹種,生長周期都在百年左右,遠遠長于碳匯開發周期。例如,針葉樹種生長周期在150年以上,例如油松、樟子松等;硬闊葉樹種生長周期為100年以上,例如榆樹等;軟闊葉樹種生長周期在80年以上,例如楊樹等。”
梅馨在視頻那邊不斷點頭積極回應我,不斷點頭鼓勵我說下去。我說,對一個森林系統來說,森林一旦培育成功,有老樹衰老死亡,但同時又會有小樹更新長大。只要對森林科學管護,維持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碳匯量就會處于平衡狀態。
而且,這次百萬冬奧會碳匯林的培育,和以前的簡單的植樹造林是不一樣的。這次重點不是樹木的概念,而是森林的概念,按照自然森林生態系統的模式栽種和培育碳匯林。例如,純林面積不超過1公頃;每6~7公頃不少于8種喬木樹;每6~7公頃設置1~2處動物筑巢場所,給動物免費發房子呢,以吸引野生動物落戶。而且,在喬木樹之外,還間種了五種以上果實豐富的喬灌木,以及五種以上結籽豐富的草本植物。
梅馨說:“北京新增了這么多森林,那要成為森林之都之城了。”我說:“是呀,北京現在全市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高達45%。這一輪冬奧會碳匯森林的建設,形成了千畝以上綠色森林250處,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濕地29處,還建設了一批城市休閑公園、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等綠色休閑空間。”
梅馨說:“我對北京最初的印象,是來自郁達夫寫的《北平的四季》:‘北京城,是一個只見樹木不見屋頂的綠色都會。’”我是愛文學的,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正是我喜歡的散文,聽梅馨提起,我忍不住就吟道:北京城,本來就是一個只見樹木不見屋頂的綠色都會,一踏出九城的門戶,四面的黃土坡上,更是雜樹叢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顫抖著的嫩綠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經系統不十分健全的人,驟然間身入到這一個淡綠色的海洋濤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張不開眼,立不住腳,而昏厥過去。
梅馨笑笑,說:“可是我后面去北京,好像北京并不像郁達夫描寫得那樣,綠得要讓人昏厥過去呀。”我明白梅馨的意思,說:“可不是嗎,我剛到北京上學的時候,也是帶著要被綠暈過去的憧憬,可是,當時,北京還是一個黃沙漫漫的都市,一到春天,我們都要包著頭巾,街上好像走著一個個蒙面大盜一樣。當時沙塵暴太嚴重了,有句諺語:白天二兩土,晚上還要補。每當風沙起,處處毀莊稼。還有滿城飄散的柳絮,感覺呼吸都有些緊張。后來又是PM2.5顆粒,霧霾等,和郁達夫筆下綠色海洋濤浪的北京城,真是不同。”
但是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北京城已經成為森林之都了,提出的口號是,要讓通州的小兔一路安全地跑到延慶,這要多么濃密的森林覆蓋面積呀。我家小區周邊,所有空地都被綠化了,周邊還新增了很多公園。因為森林多了,所以大氣質量也變好了。沙塵暴沒有了,大家現在都不用像我們當時那樣裹著頭巾,縮肩縮背地抵御沙塵暴的侵襲,感受內蒙古大草原吹來的狂風。也沒有霧霾了,現在的PM2.5的濃度只有30毫克/立方米,藍天白云成為常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