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匯兼具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強調森林是碳庫,我們必須同時看到森林碳庫形成過程中所伴隨的巨大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森林碳匯不斷增加的背后,是持續開展的大規模生態修復、國土綠化和森林質量提升行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森林資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保持了連續30年的“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當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23.04%。《第9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報告》指出,目前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到91.86億噸碳,年涵養水量6289.50億立方米、年固土量87.48億噸、年滯塵量61.58億噸、年吸收大氣污染物量0.40億噸、年釋氧量10.29億噸。中國的森林在面積和質量不斷提升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體現了巨大的生態價值。
森林碳庫的形成和作用的發揮,密切聯系著我國的生態保護、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根據《第9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報告》,目前我國的國有林面積8274萬公頃、集體林面積3874萬公頃、個人所有林9673萬公頃,這些不同所有制的森林資源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治理環境提供了重要基礎。鼓勵并大力發展多重效益的造林再造林和森林質量提升碳匯項目,對加強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增強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社區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提升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實現鄉村振興,以及如期兌現中國向世界承諾的“3060”遠景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森林碳庫積累所形成的碳匯,其經濟價值可通過交易直接變現。碳匯交易是基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等國際公約,對各國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標的規定,創設出來的一種虛擬交易。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在發展中國家投資開展造林再造林等活動以增加碳匯,從而抵消其自身的碳排放。
2011年,中國開始了國內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將林業碳匯作為一種合格的“中國核證減排量(
CCER)”納入
碳市場交易。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分別在2013年自主開發了《碳匯造林項目
方法學》,并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成為全國首個
CCER林業碳匯項目
方法學,隨后又在2014年開發并備案了全國首個《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成為中國CCER機制下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必須遵循的方法指南。
2016年8月,塞罕壩林業碳匯項目首批國家核證減排量獲得國家發改委簽發,預計30年內產生凈碳匯量470多萬噸,潛在交易價值超億元。2018年8月,塞罕壩林場在
北京環境交易所與
北京蘭諾世紀科技有限公司達成首筆造林碳匯交易,使塞罕壩林業生態產品真正實現了市場化,有力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取得了森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