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減碳”進入個體化時代
當前我國個人碳賬戶建設的主體主要有地方政府、商業銀行以及大型互聯網公司三類。相比之下,銀行推出的個人碳賬戶與金融服務場景結合得更加緊密。商業銀行正在積極拓展碳減排場景以及用戶碳積分權益,并利用碳賬戶為用戶信用賦能,激勵公眾自覺參與到更多綠色行動中,讓“減碳”正式進入個體化時代。
在碳減排場景方面,記者注意到,在建設銀行App的“碳賬本”中,持卡人通過辦理投資理財、轉賬匯款、網點服務、在線支付等均可獲得碳減排量;平安銀行嘗試將個人綠色行為與借記卡和信用卡業務掛鉤,實現綠色行為和減碳量的記錄和量化;昆侖銀行則依托銀行賬戶系統,對居民綠色支付、出行、生活三大領域低碳行為數據實現統一采集、賦值,折算為可累積的“個人碳積分”。
為獲取更多用戶低碳行為數據,銀行注重開展綠色低碳場景合作。例如,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以“中信碳賬戶”為基礎,通過“綠信匯”生態聯盟平臺,開展綠色金融、綠色出行、
新能源車、二手回收等多個業務場景的合作;建設銀行與
北京市交通委、上海國際汽車城、飛螞蟻等政府部門或機構合作,接入公共交通、
新能源汽車、舊物回收的低碳場景數據等。
權益激勵方面,從禮品兌換、消費折扣出發,銀行能夠為用戶提供包含信貸利率優惠、信用卡提額等權益;更進一步,銀行探索建立碳賬戶評價體系,開發碳信用評分模型,為企業和個人信用賦能,在此基礎上綜合開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例如,建行北京市分行與中國大地保險聯合推出“低碳出行,趣享車險”產品,在建立車險風險識別與精準定價模型的基礎上,引入建行生活平臺提供的碳積分等車聯網因子,根據低碳里程、碳減排量的不同,車主可享受實時差異化車險定價。衢州市開發了碳信用評分模型,通過對有關經濟主體碳排放的全面系統記錄形成“碳征信報告”,將碳賬戶信息嵌入金融機構信貸業務全流程,完成碳賬戶信息與貸款金額、利率、期限及擔保方式的差別化匹配。人民銀行湘潭市分行探索將綠色金融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融合,確定以湘鄉市東郊鄉滸洲村為
試點區域,探索“農戶碳賬戶+信用”體系建設,對于被評定為“信用戶”的農戶,由
試點銀行給予信用貸款授信和利率優惠,鼓勵農戶強化綠色行為和信用行為。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