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化學工業區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上海化學工業區要吸引綠色低碳產業投資200億元,綠色低碳相關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綠色低碳產業不斷壯大的同時,節能降碳的能力水平也要跟上,上海化學工業區明確,重點用能企業力爭平均每年節約1%的用能量,園區產值能耗強度比“十三五”末下降14%。
化工企業既是能源消耗大戶,又是
碳排放大戶。面臨低碳發展挑戰,如何在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探索出一條綠色轉型之路?
“包含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在內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2023年比2018年減少了三成。”昨日,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賽科)首席執行官張明龍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表示,這歸功于企業在環保方面堅持不懈的投入,從2011年以來,上海賽科年均環保投入近2億元。
“沒有真正的固廢,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上海賽科環保經理李榮說,如果固廢可作為其他廠商的原料,形成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循環經濟,就有利于減污降碳。在上海化工區,企業之間的產業關聯度超過80%,初步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原料產品互通的低碳生產模式。
同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內的上海化學工業區中法水務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法水務)運營著一套生活水裝置、一個工業水廠和一個脫鹽水廠,為整個園區提供供水和污水處理服務。為節約水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生產脫鹽水的原水大部分來自污水廠工藝中的設備冷卻水排水,占總原水的比例達70%以上。
中法水務集中處置園區廢水,算了經濟、環境、低碳等多筆賬。據估算,如果不采用“一體化”廢水處理模式,而是由園區企業自行處理,園區內70%以上的企業必須自建大規模生化處理設施或預處理設施,投資成本約為5億元至8億元,電耗和藥耗也將增加:電耗約為集中處理的1.5倍至2倍,藥耗約為集中處理的30倍以上,
碳源消耗量為集中處理的40倍以上。
減污降碳是筆精細賬,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采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動
碳管理平臺建設。上海賽科持續開發
碳足跡管理
平臺,收集產品在全生命周期內的碳數據,為未來產品更加低碳甚至零碳提供數據支撐。“國內市場這方面比較欠缺,如果我們能滿足客戶需求并提供產品
碳足跡信息,就能在生產經營中贏得先機,這將直接為綠色低碳發展帶來動力。”李榮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